◎ 核心提示
2017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五年看头年,起步最关键。在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东港区“挂挡加速”、阔步前行———
“双十增长、跻身百强”,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国百强县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翻番增长,三次产业之比调整为2.5∶34∶63.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事实上,2016年,意图寻求突破的东港就以精准把脉、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有力的举措,为实现“双十增长、跻身百强”的目标,埋下了沉甸甸的伏笔,积聚了赶超突围的能量。
——城中村改造取得新突破。按照“三年攻坚、五年收官”的总体目标,全年改造城中村30个,拆除民房1.15万处,超过过去8年拆迁量的总和。
——“三招三引”取得新突破。洽谈推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60余个,实际到位资金31.28亿元;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10名;入库招科引技项目45个。华润万象汇、苏宁广场等一批商贸楼宇项目建成营业。
——城乡环境治理取得新突破。开展了新一轮创城突出问题和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崮河流域治理、畜禽污染整治等环保集中攻坚行动,全面推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六证合一”,前置审批事项由168项压减到37项。6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5家挂牌上市。整合13个部门的执法职责,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并将执法力量全部下沉到基层一线。
——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4.7%。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和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扎实推进,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
回望过去,每一步都来之不易、振奋人心;展望未来,每一天都充满希望,意气风发。
再出征,从头越!东港正在换个姿势领跑。
★ 定方向奋争“双十增长、跻身百强”
2016年,东港区共完成生产总值453.8亿元,比上年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亿元,同口径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然而,在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东港干部群众也清醒地认识到“尺有所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创新能力不强。
坚持问题导向,方能行稳致远。面对发展路上的诸多困难与挑战,东港的决策者缜密思考,精准把脉,对形势和机遇作出准确判断,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双十增长、跻身百强”的奋斗目标,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改变沿海欠发达面貌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0%,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提高3个以上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值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其他约束性指标达到省、市要求。
记于心,践于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发展要求,东港审时度势,精准“把脉”,对下步工作开展,给出了最新的“建设指南”———
发展目标上,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主基调、是大局,但稳不是无所作为、不敢作为,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争当“排头兵”、跻身“百强”,就必须多在“进”上下工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发展理念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发展路径上,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一个目标、三个导向、五大战略”的总体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
发展重点上,突出抓好“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旅游发展、林水会战、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发展动力上,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入解放思想,主动对标先进地区,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路径、创新的举措,奋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不为名所惑,不为量所困。东港的决策者在对实现“双十增长、跻身百强”目标的讨论和交流中,涤荡着思想、凝聚着共识,头脑风暴之后方向更加明确,一幅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在万众一心挥毫泼墨间渐成风景。
★ 重践行
树立惟一实干导向
下一步怎么走?如何抢抓新机遇、争当“排头兵”?
在东港,不看别的就看干,实干是惟一导向,干出势如破竹的新气势,干出立木为信的好口碑。
2月6日,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东港敲定了2017年全年的发展重点。
——全力抓好“突破园区、聚力招引”这个头号工程。在全区唱响“三招三引”主旋律,大力营造“人人都是招引主体,招引没有旁观者”的浓厚氛围。突出领导招商,带头走上招引一线,着力解决好“靶子”和“法子”的问题,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举全市之力突破高新区”的要求,支持高新区与市级投融资平台建立“一对一”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认真贯彻“五抓”组合拳的要求,用实招、硬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落实包保责任,一包到底、跟踪问效,努力把在手的“项目源”变成现实的“增长点”。把直接融资作为去杠杆、降成本的治本之策,继续抓好股改上市工作,支持海恩锯业到香港主板上市,力争1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规范改制、5家在“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围绕城市经济新业态、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内容,认真研究城中村改造腾空土地的规划利用,形成集聚发展布局,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增长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力争全年拆除民房1.2万处,完成日照街道山东路以南、香河街道204国道以东区域,以及石臼、秦楼街道辖区的全部拆迁任务,为未来发展赢得时间与空间。实施城区道路优化畅通工程,对莒州路、五莲路等42条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同步配套7条综合管廊,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城市更新转变。
——大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按照“沿海旅游抓管理、强服务、出精品,内陆旅游抓提升、创特色、惠民生”的思路,坚持山海联动、城乡互动、多业融合,努力打造鲁东南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会展商务等新兴产业。
★ 强作风
打造发展新高地
在东港区委区政府一班人看来,“发展上的差距,表象是数字上的差距,根源是干部能力、思想作风上的差距。”为此,东港区以“重担面前责任在我”的气魄,强势开展“强作风树新风促发展”活动,用实际行动化作无声的命令———
坚持“干”字当头,切实解决“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障碍。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创城集中整治、城中村拆迁改造、林水会战等重点工作,作为“试金石”和“赛马场”,检验干部,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容错机制,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遮风挡雨,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褒奖,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有舞台。
坚持“抢”字当先,切实营造领导带头干、全员拼抢干的浓厚氛围。理出招商引资、服务园区建设等17项重点经济工作,由区领导每人负责一项,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各级干部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在全区形成区、镇街、村居社区干部,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抢任务,人人争作为的良好格局。
坚持“实”字发力,切实打造动真功、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围绕“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措施在哪里、落实在哪里”展开大讨论,所有区直部门和镇(街道)对标“双十增长、跻身百强”奋斗目标,紧盯作风把自己摆进去,亮问题、晒承诺,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发起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头脑风暴、效能风暴。
扬改革之帆、谋创新之举、行转型之道,奔跑在从头越的新征程上,东港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东港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东港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出征、从头越,这个春天,东港意气风发!
(记者 史树梅 王小宁 通讯员 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