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莒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莒县人民会堂隆重开幕。1月16日,大会各项议程圆满完成,胜利闭幕。
这次党代会,是莒县面临新形势、站在新起点,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中共莒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为奋力冲刺全省中游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而努力奋斗。
孟青同志代表中共莒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冲刺全省中游水平 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为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五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奋力开启莒县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三、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激情创业、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中指出,莒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考验,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发展的理念破解难题,以宏伟的目标凝聚人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快速攀升的五年,是工业经济逆势突破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的五年,是群众获得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五年来的实践,为继往开来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方向。第二,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敢于担当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第四,改革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第五,为民务实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当前莒县存在“一小三低一弱”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与人口多、面积大的县情不相称;二是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三是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文化旅游层次低,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五是基层基础薄弱,民生保障不够有力,与群众期盼有较大差距。只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直面问题,把短板拉长、把瓶颈打通,扬长避短、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后来居上、后发赶超,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县域经济竞争中进位争先、走在前列!
大会指出,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一种理念”,就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两个关键”,就是观念转变和机制转变。“三种意识”,就是开放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四大重点”,就是振兴工业、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五项措施”,就是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市场化运作、软环境治理、干部作风。只要按照这个思路,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未来五年,莒县的奋斗目标是:打造“经济强县”,就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省中游以上水平,力争到2021年,GDP、财政收入实现“双翻番”,GDP年均增长12%以上,进入全省前55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进入全省前70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五年突破2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42∶48,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打造“文化名城”,就是以莒国古城为载体,依托古国文化、书画文化、非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用好“千年古县”“毋忘在莒”“天下银杏第一树”等特色名片,打造享誉全国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书画中心、艺术交流中心,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旅游名城”,就是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1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6亿元。打造“生态名城”,就是突出绿色发展,老城区打造生态古城,沭东新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就是到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推进“撤县设市”。
大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一是实施“振兴工业”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要求,坚持“突破园区建平台、聚力招引扩总量、领导包靠抓骨干、大众创业激活力”,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支撑力强、成长性高的园区经济板块、特色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方阵。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莒县经济开发区要冲刺“千亿级”经济开发区。海右工业园要率先突破“千亿级”园区。刘官庄塑料产业园要向300亿级园区迈进。全力以赴培植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塑料和现代服装“六大产业”,到2021年,力争化工产业突破1000亿元、塑料产业突破300亿元,其它4个产业均突破100亿元。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十大企业上层次、规模企业上台阶、中小企业上规模”的原则,实施企业培育“345工程”,到2021年,培育重点骨干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400家、中小微企业5000家。积极推进企业股改上市,30%以上规模企业完成股改,新增挂牌上市企业50家以上。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创业大学、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一手抓重点企业培育,一手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现阶段莒县发展的“头号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推进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招商,打一场招商引资“全民战争”。
二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老城做文化”,利用棚户区改造重大机遇,顺应人民群众对建设莒国古城的迫切要求,突出商业、文化、旅游特色,“一次规划到位、分步推进实施”,利用三、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莒国古城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建设。要坚持保护文化遗产与商业旅游开发并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营,博采众家之长,集中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莒国古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之城、商业之城、旅游之城、活力之城”。坚持“新城现代化”,把“生态”作为沭东新城最大的特色,建设“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争创山东省绿色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智慧城市,打造行政办公、文化教育、运动健身、金融服务、休闲居住“五大中心”,使沭东新城真正成为一座山东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靓丽新城。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城则城,推动小城镇特色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美丽文明乡村行动。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是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要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把全县作为一个大的景区,以“三山两河一城”为核心,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加快构建山城联动、城乡互动、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把旅游元素向乡镇延伸、向全域发展,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求,支持浮来、龙山、桑园、寨里、小店、东莞等乡镇,建设旅游特色小镇。
四是实施“现代农业”战略,夯实富民强县的基础。到2021年,力争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化率达到50%以上。大力实施“莒县原产地”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支持小店芦笋、峤山大姜、东莞桑蚕、夏庄茶叶、库山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1年,“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60%以上,争创“省级食品安全县”;培育销售收入过10亿元龙头企业2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以上,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大会强调,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要坚持精准施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以“十大精准扶贫行动”为总抓手,聚力打好农村路网升级改造、产业培育、林水会战、后进班子整顿转化“四大攻坚战”。要坚持共享发展,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实施创业促进就业计划、“健康莒县”计划、“全民参保”工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要坚持教育优先,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要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要坚持和谐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法治莒县”“和谐莒县”“平安莒县”“文明莒县”。
大会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激情创业、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的强大动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抓改革、促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巩固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坚持鲜明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要建立干部动态管理体系,健全督查、问责、结果运用“三项机制”,确保县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大会号召,未来五年,是莒县走向繁荣富强至关重要的五年。让我们勇敢地担负起历史和人民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冲刺全省中游水平、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通讯员 辛有东 魏士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