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德润港城 善行日照 > 图片报道
我要投稿

李凤梅:她26年和垃圾“打交道”

发布时间:2014-05-09 10:36:00

    本报记者 马秀萍 通讯员 王海瑛
   每天近500多吨的城市垃圾。
   如果环卫工作停止一天,将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垃圾,足可将一座足球场铺上厚厚的一层。辛苦我一个,换来万人洁。是他们默默的奉献,让我们共享这个城市的丽景无边。
   对面坐着的是一个普通女人。
   清澈的眼神里蕴着一抹倔强,风霜雨雪给她的双腿烙下了严重的风湿病痛,烈日骄阳让她的皮肤粗糙多斑,但这些并不影响她脸上那明媚的极具亲和力的笑容……
   粗粗翻过她的简历:1988年招工到环卫,扫过大街,除过垃圾,管过公厕,抱过粪便吸污管,担任过保洁班长、队长,垃圾清运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公共卫生服务公司、保洁公司副经理……

   如果将她这些年走过的日子轻轻对折,1988年应该是她的“圆心”。
   那年,她从一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变成了一名环卫工人。
   那年,刚上路清扫时,她总是习惯把头巾结得很低,尽量把脸包裹起来,生怕被熟人瞅见。
   那年,同她一起招工到环卫的姑娘小伙们,有的留了下来,有的陆陆续续调走了。而她,却坚持了下来。
   每天,她挥舞着比自己还要高的大扫帚,一点点将街道上的垃圾收起,手上的血泡一茬接一茬。
   每天,她骑着又笨又重的自行车,跑三四十里路检查卫生,鞋底的汗水粘连着脚后跟,蜕了一层又一层皮。
   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一干就是 26年。
   她也曾动摇过、伤心过:面对路人无数次掩鼻而过鄙夷的目光时,面对不被理解反被辱骂时,面对同龄女孩像一只只骄傲的孔雀干干净净地昂首经过时……
   然而,当清晨的闹钟响起,她又骑着自行车上了街头。
   从长途汽车站到百货大楼,从日照路到碧海路,马路越扫越宽,越扫越长,日照越来越大,越来越美丽,26年的岁月也被汗水浸泡得愈加丰盈而饱满。
   多年的马路一线工作,究竟扫过多少里路?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磨秃了多少把扫帚?她已经完全不记得,但问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她会脱口而出,“那时候,日照只有4条大街,总共30多万平方米保洁面积,现在都上百条路1000多万平方米了!

   市环卫处的前身是日照县城关肥料场。
   1985年7月正式改为日照环卫所,1987年撤县建市后,正式更名环卫处。
   当时的环卫所,仅有8间平房,所谓的现代化机械就是两台12马力拖拉机。手拿扫帚,肩拉地排车,一身脏衣服,满身大粪味,就是当时环卫工人真实写照。
   撤县建市后,日照环卫装备条件、作业条件逐年改善,垃圾清运逐渐由地排车清运转入拖拉机清运,环卫作业实现半机械化。
   那一年,她还是一名懵懵懂懂的小姑娘。
   岁月无痕,她亲眼见证了日照市环卫事业拔节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大街上那种到处可见的铁皮垃圾方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种类型的环卫专用车辆逐年增加,环卫工人扫路用上了洗扫车,清运垃圾用上了压缩车,就连巡路也不再骑着自行车满街转,取而代之的是“环卫通”、GPS卫星定位监控,环卫作业管理实现机械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
   谈起这些,她一脸欣喜、自豪,仿佛那些风霜雪雨的日子里不曾有过泪水与汗水。
   2000年,她被安排到市环卫处无害化处理厂工作,负责垃圾填埋与粪便处理。
   那是一个男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成堆成片的垃圾,迎面扑来的蚊蝇,满地爬行的蛆虫,令人作呕的臭气……
   但是,她又坚持下来了。
   烈日如火,寒风如刀,她穿着高统雨靴,站在垃圾堆里指挥填埋作业,打扫场地卫生,臭气和氨气熏出的眼泪与满脸汗水混在一起,身上沾上了粪便,鞋筒里也灌满了污水……如果不身临其境,局外人永远也无法去体会“脏”字与“累”字的全部内涵。
   “这些都不算什么。正因为有了那段工作经历,后来管公厕和男同志一起去吸抽化粪池,抱着吸污管一干一上午,也就不觉得那么臭了!”她的话再次让我震惊。
   有一年,父亲过生日,忙完工作后,她回到家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高高兴兴地去赴宴,结果一身的异味还是让满座的客人感到十分尴尬。“大家什么都没说,因为都理解。其实,脏累是其次,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更重要。”

   2003年,日照市“双创”工作如火如荼展开,所有环卫工人都在起早贪黑地忙着搞卫生。
   那时,丈夫在外地工作,孩子尚小,常被她一个人锁在家里。
   一天,因为害怕,孩子把门反锁上睡着了。忙到深夜的她回到家,却怎么也打不开门,只好从邻居家的阳台爬进去。孩子已经趴在椅子上睡着了,泪痕未干,她流着泪把孩子抱上了床。
   第二天凌晨,匆匆准备了点早餐,放在孩子的床头上,她又锁上门去单位了。孩子醒后出不去,便开了窗户,想从窗户爬出去,幸亏楼下有邻居路过,及时阻止才避免了意外。
   她一直在用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她说,这样的事情很平常,每一个环卫姐妹身上都有着太多的相同经历。但是作为一名母亲,可以想象得出,那些年里,她是怎么带着对孩子的负疚,一步一步挺过来的!
   “孩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我当时没下班,孩子的爸爸也在外地出差,没有人去给孩子送雨衣,她自己淋着雨跑回家,全身湿透了。我回家看见她蜷缩在被窝里,嘴唇都冻得发白了。孩子委屈地问:别的同学有车来接,我们家买不起车,雨衣也买不起吗?我听了,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孩子见我这样,忙从床上下来,抱着我的手说:对不起,妈妈!后来,不管加班到什么时候,孩子再也没说过这样的话。”回忆这一幕时,她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26年来,这份工作已经长成了她的“另一个孩子”。
   如今社会,孩子不盲从、不攀比,其实应该归功于父母积极健康的心态、清正的导向以及对工作全心全意的热爱。
   而环卫事业更需要这样一种心态———平和,踏实,沉默,执着。

   2006年,日照正式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她清晰地记得当年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考核组的反馈意见:“日照市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流,垃圾收运方式先进,城市道路整齐洁净、基层作业公司内部管理规范、环卫基础资料健全。”这段话,让她和同事们倍感无比自豪!
   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埋头苦干。或许就是这段话,让她和千余名环卫工人在枯燥且艰苦的劳动环境中快乐着,使我们的城市一天比一天美丽!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代代环卫工人的辛勤汗水。
   每年6月,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她的阳台上就会出现几件与时代并不相符的物品:一件早已过时了的羽绒服、一副磨碎了边角的套袖、一件泛白了的橘红色马甲。
   那些衣物因多次洗涤而色彩不再,那些衣物因多次穿着而破损严重,但它们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那是她1988年参加工作时的第一套工装。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如果没有很深的情感,她又何必费心保存?
   “说心里话,对于‘市级劳动模范’这个称号,我受之有愧!”她一脸庄重的坦言,她的经历是所有环卫工人的经历,大家都做着同样的事、走着同样的路、坚持着同一个的信念。“我爱这个城市,爱我们这个大‘家’。因为这是我的家,我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个家干净美好。”
   相对劳模这个称号,她最珍惜却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儿——— 平凡踏实,但无比高尚!所以,当组织授予她这个荣誉时,她曾激动地落下了眼泪。
   她叫李凤梅,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全市建设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动模范。

编辑:胡颖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