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德润港城 善行日照 > 图片报道
我要投稿

轮椅上的“义工红娘”

发布时间:2014-02-27 08:37:00









    本报记者 刘祥彩
去年“五一”,赵大姐结婚了!
农家里的一桌订婚宴,预示着幸福的开始。
2013年5月为白血病患者捐款
前来感谢的人,紧紧握住赵大姐的手。

   2月23日,在莒县城东南30里远的长岭镇,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这是28岁青年学斌的老家。那天是他订婚的大喜日子。
   在满院子喜悦的人群中,一张定格在轮椅上的笑脸格外惹人注目。她就是莒县家喻户晓的“义工红娘”赵连翠大姐。
   赵大姐曾是莒县国土资源局的评估师,2003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高位截瘫。在她最脆弱的时候,最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丈夫又选择了离婚……面对生活无情的打击,她曾经终日以泪洗面,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后来在亲人、朋友的开导下,她逐渐走出了阴影,下决心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学斌的婚事,是她撮合的。赵大姐说,学斌当兵,常年不在家,为婚事家里人很着急。去年自己曾给介绍过一个女孩,谈了一段时间后没成,“他妈多次来我家,叫我快点再给介绍,因为当兵探亲假时间不长,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这次的良缘是去年介绍的,两人在网上谈了很长时间,今年回家见面后一见钟情。
   一边说着话,手机响了。赵大姐说,也是联系相亲的,下午还有两对预约了在自己家里见面。
   从2010年起,赵大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帮单身男女找对象。
   因为免费,且她为人又热情善良,找她介绍对象的人越来越多。赵大姐也把自己的家当成了“婚介所”,每天乐此不疲。
   从正月初一到现在,她一直没停下。赵大姐说,“最多的一天能相到11对,大年初一,也有三四对到家里来相亲”。
   在诸多相亲的人中,不乏从婚介所相亲不成而找来的。赵大姐听这些人说,到婚介所一般要花300元报名,然后相一回亲交一次钱。为盈利,有些婚介所还会找些婚托,所以社会上迫切需要诚信的婚介机构。
   赵大姐有三个手机号,每天都响个不停,几乎都是联系相亲的。婚姻大事,男女双方的情况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每个电话一打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赵大姐说,每次放下电话,自己的耳朵就嗡嗡响,头也晕。
   因为太忙,身体实在吃不消,赵大姐的血糖如今升到了16.7。医生建议她休息,可这么多人每天都需要她联络,她实在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他们。
   赵大姐每天劳累着,但每天也幸福着。
   “光阴历十月上旬,就有三对结婚的,喜酒喝不过来了!”说起那些因她而成功牵手的幸福婚姻,赵大姐兴奋地滔滔不绝———
   40岁的于学荣是浮来山镇十里堡人。丈夫意外去世后撇下了三个年弱的孩子,由她自己艰难的抚养,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赵大姐给她撮合了桑园镇的一个44岁大龄青年,经历了两年多的磨合,他们终于喜结连理。回忆起曾经在大冷天带他们在浮来镇相亲,赵大姐憨憨的笑着说:“再冷也幸福”。
   城阳镇69岁的赵连发丧偶后在儿女的支持下找到了赵大姐,碰巧的是他遇到了同样丧偶的67岁的李女士,也是天作良缘,命运垂青于这对老人,在赵大姐的牵线下成功再婚。
   家住浮来山镇的邹某是个年轻的未婚妈妈,她在生下孩子后,男友撇下她和孩子无情离去,这让一个弱女子的生活倍添艰辛,既得经受生存的艰难,还得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在农村,带着孩子找对象,很难。在赵大姐的巧妙择配下,桑园镇的一个小伙子走进了邹某的生活,他们还在赵大姐的帮助下在城里买了房子,给孩子安排了学校。
   赵大姐感到很幸福,因为在她的努力下,如今已经有50多对新人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让人欣喜的是,去年“五一”,赵大姐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和来自城郊的农民陈淑连喜结良缘。从那以后,丈夫每天都会陪着她,一起为更多人寻找、组合幸福。
记者手记:
   我们每聊 10分钟左右,赵大姐的手机便会响一次。赵大姐说,都是联系相亲的。
   上个月,光电话费就花了270元。
   每天,接、打电话,牵线说话,很累,可赵大姐一直坚持了四年,并且今后还要继续。
   家是每个人幸福的开始,也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赵大姐说,自己想当一辈子“义工红娘”。
编辑:胡颖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