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我要投稿

【“我与日照日报”征文】追忆 感悟 期盼

发布时间:2018-06-16 08:53:30

——纪念《日照日报》创刊六十周年复刊三十周年感言
朱洪祥

  前几天,报社的许加强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日照日报》创刊六十周年了,复刊也已三十周年。报社领导决定发起征文活动,同时专门邀请在报社工作过的老同志写文章纪念一下。接完电话,心里很是纠结,不写点什么显然不合适;写篇应景文章又说不过去。思来想去,就说点“抚今追昔,展望未来”的心里话吧。

(一)

  时光易逝,岁月无痕。我于1998年6月到《日照日报》担任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到2003年底调离,恰好是五年半。在五年半的时间里,我和报社党委的同志及全社同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使报社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宣传任务繁重、人手又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报纸由对开四版扩大到八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创办了生活类报纸《黄海晨刊》;在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办报的同时,创办了日照市第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日照新闻网。报社经营不断实现突破,广告收入连年增长;报纸发行稳中有升;经过艰苦努力,报社整体迁入新址。特别是在队伍建设上,编辑记者队伍、广告经营队伍都在实践中发展壮大起来,一批业务骨干快速成长,尽管他们禀赋不一、性情各异,但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含糊、不马虎,能干事、会干事,有些同志还走上了市直部门的领导岗位。这些发展变化,来自于报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爱护、市直部门单位的支持帮助,当然也包含了我的无数心血和汗水。因而直到现在我还有点“底气”对那个时段的工作感到欣慰。
  但与此同时,在五年多时间里,报社工作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报社“一把手”,事后反思,当时有许多应做的或应做好的工作没有做好,特别是员工住房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工作报酬、福利待遇与先进报社比有很大差距;有些工作给后任造成被动,等等。存在这些问题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主要负责人主观努力不够、决策水平不高是重要因素。时过境迁,我只能感到内疚和深深的自责。

(二)

  党报姓党,要办好党报,必须首先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党报的立报之本。《日照日报》作为中共日照市委的机关报,创刊六十年特别是复刊三十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较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绩有目共睹,今后应继续弘扬和坚持。但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要生存、要发展,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办报与经营二者不可偏废,必须“两手抓、两手硬”。特别是《日照日报》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如何解决好经济问题始终是一大难题。从职场的角度讲,报社工作是个不错的职业,但真正入行就会知道,这是个很累人、磨人的工作。报社人力紧缺,平时不但编辑、记者、广告人员个个都有硬任务,印刷、发行、后勤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不轻松,多数节假日都要上班,夜班更是家常便饭。行话说“人办报,驴上套”,既形象又贴切。尤其在《日照日报》当“一把手”,更是又苦又累又不讨好。这样讲,许多人可能认为是“矫情”,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只有身历其境,才知酸甜苦辣。报社“一把手”“权力有限,责任无边”,报纸要办好,事业要发展,员工要吃饭,当时市里财力紧张,报社的财政体制由定额补助改为自收自支,“一把手”真的是压力山大。减压、解难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全社员工,用集体的力量攻坚克难,这个道理我比谁都清楚明白。但如何保护好、发挥好大家的积极性,使全社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成为“一把手”最基本的能力、水平的体现。毛主席曾说过,“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如果不从政治上而只从先进与落后、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方面看问题,相信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有几个心术不正的人、都会不时出点消极因素的东西,这就需要领导者加强管理,刹风正纪,消除不安定因素,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我因为长期从事党政机关文字工作,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加上短期内搞了一些诸如职称竞聘、竞争上岗等初衷很好、操作不易、后果难料的举措,挫伤了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更增加了管好队伍的难度,这极大地困扰着我的工作并使我为之耗费了大量精力。但同样当报社“一把手”,人家为什么都能当得很好?我真心感悟到管理确实是一门科学,当好管理者除了境界、学识、修养以外,还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手段,一味的“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御人乏术”当不了“一把手”;当上了,也是受累、受气、受罪。这恐怕也是“性格决定命运”了。回想那五年半的时间,我深感幸运的是,报社党委班子的几位同志对我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帮助,承担了大量日常工作;报社的绝大多数员工顾大局、识大体,吃苦耐劳,埋头实干。靠“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才当了五年半的报社“一把手”。在这里,我引用并改易成都武侯祠的一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御人非易事;无良术即宽严皆误,后来治报要三思”,以此作为我的深切感受,也算为今后的报社领导提供一点借鉴。

(三)

  《日照日报》创刊六十年特别是复刊三十年来,见证了地级日照市建立后全市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标志着这份报纸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日照日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日照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日照日报》必将进入新的成长期、壮大期。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衷心期盼着《日照日报》牢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全力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忠实记录好全市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为全市人民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衷心期盼着报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办报条件和编辑记者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总之,衷心期盼着《日照日报》越办越好,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曾担任日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日照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
版权声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主流日照客户端、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主流日照小程序等本社媒体发布内容中,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或“黄海晨刊”。转载本社记者稿件需经本社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