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详见本报今日14版)
多年来,我们一直喊着“减负”“减负”,在一道道减负令下,学校确实是减负了,孩子们的书包也轻了,但是升学的压力不减,上升的通道没变,为了迎合应试需求,课外补习成了一些学生的主餐。一边是学校减负后的轻松自如,另一边是校外培训的热火朝天。正如媒体报道,体制内的素质教育与体制外的应试教育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图景。
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为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此次教育部等四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将会对确立校外培训行业秩序和行业规范以及行业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如果止于治理,是不够的。
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公平性,现如今家长们谈起教育来堪比专家,道理谁都懂,但在被裹挟的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人能做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淡定家长?
只要义务教育不均衡,中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不变,要想把学生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是很难做到的———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门的减负令,减少考试、减少作业,可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下,除非你有与大环境抗衡的勇气,或者你有能力去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教育道路,否则只能坦然面对现有的教育体系,离开校园后“主动”一头扎进校外培训班,去适应,去竞争,去更好地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是对校外培训行业乱象进行打击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指挥棒”下手,让校外培训回归“学校教育补充”的角色。
因此,只有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同时深入推进中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给所有孩子良好的成长空间,也才能切实减轻家长的焦虑。那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会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包括竞赛培训和考证、考级培训),走向真正的兴趣培训,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