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8日,母亲因病辞世,享年90岁。母亲在世最后的前半年,因小脑萎缩,致神志不清,生活上处处需要有人照料。那些日子,的确让我们兄妹与几个弟媳操劳了不少,但中华传统,孝德所在,我们做儿女的理当在所不辞。
先前,父母亲在石臼马家庄前住平房时,身体尚好,不用儿女照料,但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兄妹四人便携全体小家庭成员必到父母家“聚会”,并事先做好安排,备好材料。到父母家后,大家争先恐后全体动手,大锅小灶全部开伙,老少四辈,近二十口人,将小院挤得满满当当,好不热闹。每到这时,老人也显得特别高兴,和晚辈们聊这聊那,很是亲热。尤其是喝酒吃饭时,人多热气高,声音大,周围的邻居们就说:看看人家老刘家,儿女们又聚在一起了,热热闹闹的真好!
自2015年开始,母亲的身体状况已不如以前,有些以前能干的家务活已经不能干了,我们兄妹便开始轮流到老人住处服侍二老一日三餐,照料生活及其他方方面面。
2016年春,政府号召旧城改造,我们首先做出响应号召的决定,并很快签了拆房“协议”,将老人的旧平房腾空,为了尽快安置好老人的住处,我们先给老人租了一处沿街小平房,将二老安顿好,又着手给父母买了一处二手楼房,二老迁到楼房居住后,环境变了,条件好了,但我们一大家子在照顾老人方面,仍旧延续着以前的方式来对待老人。几个月后,母亲去世,这使我们的大家庭,特别是我们兄妹感到缺少了很多。
如何继续照料好已是94岁高龄的老父亲,使他感到晚年过得幸福,是我等兄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又重新做了安排,因父亲身体方面尚能自理,所以我们兄妹或家属除仍旧轮流负担父亲的一日三餐外,夜间兄弟轮流伴睡陪护,以防老人有孤独感或有“万一”情况发生。我们唯一的妹妹则自告奋勇,给父亲洗换衣服、被褥、整理卫生。因妹家离父亲住处较近,做了好吃的经常给父亲送去,并事先通知轮值兄弟别再去给父亲做当顿的饭了,就连给父亲刮胡子、洗澡、剪手指甲等,弟妹们都自觉定期或按需要办理。父亲的孙辈们也都争先给爷爷买衣服和帽子,并经常给爷爷送喜欢吃的东西。
父母亲是我们兄妹之间的亲情纽带,加之传统的延续和良好的家风把我们牢牢地捆在了一起,同时儿女也是父母亲的精神支柱。儿女们的小家庭状况、工作生活,及方方面面的状态尚好,能让老人感到老来充实、快乐和欣慰。老人能够健康而又有质量地活着,是老人的自修福气也是做儿女的自豪,同时也更加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民生的改善,是中华传统美德、文化 及文 明 的传 承延续。
2018年,愿父亲依然健康快乐,同时也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够健康、快乐、幸福。为此,我们做儿女的理当再接再厉。
2018,父亲,加油!
(刘乃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