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本报社评
我要投稿

做好服务是本分 服务不好是失职

发布时间:2019-04-19 08:54:36

  本报评论员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比发展就是比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打造“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市场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各级干部切实增强“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的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服务群众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因此,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就是党员干部的本分。党员干部倘若在干事上“偷工减料”、服务上“敷衍马虎”,工作制造“梗阻”、办事产生“烂尾”,必然影响到“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影响到营商环境的改善,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是失职渎职。因此,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应坚守本分、尽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群众、为企业提供满意的服务。
  做好服务首先要实现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让“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管理与服务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干部运用自己的权限进行管理,实质上是为了“服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而要做好“服务”,也必须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为“服务”而管理还是为管理而管理,核心在于是不是真心为了群众和企业。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就是要用“服务”的理念去做管理的事情,做到为“服务”而管理。如此,才能让“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以“店小二”的心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和企业服务。
  做好服务需要实现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变,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群众的愿望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应该放什么权、如何更科学地管理。这就要求干部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与群众期待和企业需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此,才能切实解决好企业与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做好服务还需要创新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使之既高效又不扰民。“最好的管理是让人感觉不到的管理。”要大力唱响“创新、落实”主旋律,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加快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多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尽量减少现场督察、检查等传统方式,在“无形”中实现管理与服务,从而为群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最优化的发展环境。
  做好服务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任何攻坚最后比拼的都是干部作风,没有过硬的作风作为保障,优质服务就难以落实到位。不可否认,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服务提升也永无止境。要通过正在开展的“大竞赛、大比武”活动,围绕解决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敢碰硬、出实招,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健全和完善服务制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这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
  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吸引力。各级干部都应把做好服务当作自己的本分,把服务不好视为自己的失职,努力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为加快日照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