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要闻
我要投稿

凝聚新共识 谋求新发展

日照建市30周年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发言摘录

发布时间:2019-10-16 06:55:12

金秋十月,潮起黄海!
  10月15日上午,建市30周年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在日照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房训佐、梁云爱、赵德发、闫秀训、张守英、张健、徐延明、陈皓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立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生动畅谈了日照市建市30周年来的巨大变化,深情讲述了各自生活、工作、创业的心得与体会,并对日照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房训佐

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日照港务局党委书记

1.jpg

日照成为地级市,是改革开放的必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迅速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当时全国有16项重点工程,其中与日照密切相关的就有两项,一个是建石臼港,另一个是修建兖石铁路。这两个重点项目,国家非常重视,项目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省委、省政府研究,把日照县升级。1985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复成立县级日照市。随着日照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后勤支持和服务保障。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日照市必须要升格为地级市。
  升地级市,难度非常大,很多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为了日照市的发展,为了日照市的改革开放,为了支持港口和铁路的建设,向民政部多次汇报,最终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日照市因港设市,在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中,日照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老百姓做出了很大牺牲。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989年到现在,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日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落地、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发展速度,许多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市委、市政府抓改革开放的一个明显结果。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发展势头,日照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日照还有很大潜力,需要再努力。衷心希望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不断学习先进做法,立说立行,抓好落实。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梁云爱

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民盟日照市委原主委

2.jpg

作为卫生战线上成长起来的一名同志,我深刻感受到日照市建市30年来,卫生健康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30年前,日照作为新建市,卫健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薄弱。当时我在药检所工作,全所业务人员不到10人,办公用房不足10间平房,过万元的设备一件没有,研究条件极差。现在我市医疗机构研究条件已今非昔比。药检所已更名为食品药品监测中心,拥有4000多万元的试验设备和标准化试验室,技术人员达到上百人。市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甲”综合性医院,群众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前些年,老百姓经常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非常突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个卫健体制问题。目前中央的一系列医改方案就是围绕着“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展开的。可以说我市的卫健体制改革,有很强的前瞻性,逐步完善了医疗机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医保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重点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我市已有“三甲”医院3家,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日照卫健事业30年的巨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也凝聚着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健康日照建设,我们将坚持“互联网思维”,持续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赵德发

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日照市文联原主席,首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3.jpg

10月3日,我与老伴又参观了建市30周年发展成就展,被展览内容深深吸引,几乎每一个展区,都会勾起我的记忆,引发联想。日照这30年,真可谓沧桑巨变。

  作为文化人,我对日照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感受特别深刻。我刚到日照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文化设施只是县级水平。到图书馆借书,从电影院西面走进一个小巷子才找到,看遍书库,乏善可陈。而现在,日照图书馆新馆巍然焕然,每天都有大量读者涌入。新建成的国际博览中心,面积广大,结构宏伟,已经成为日照与世界交流的平台。科技馆、文博中心也即将建成启用,日照的惠民工程一项项落到实处。日照的大学,最初只有曲阜师范大学日照分部,只培养专科学生,后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努力筹建,积极招引,一个很有规模的“大学城”出现在城市东北部。我被聘为曲师大的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亲眼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子在这里成长。他们毕业后去往天南海北,却把在日照的这几年当作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光,碧海蓝天金沙滩,永远让他们魂牵梦绕。
  日照的文艺队伍,30年来也从薄弱走向壮大。地级日照市刚成立时,省作协会员不足10人,现在已有90多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有十几位,有的作家荣获国家级大奖。日照作家群的实力,目前在全省各市中已居上游行列。美术、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摄影、曲艺、民间文艺等各个方面,都是人才济济,有的艺术家在全省、全国享有声誉,获得各种奖项。
  一个城市的崛起,最重要的还是城市灵魂的成长。这些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市文明建设,千方百计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意识,村民变市民的步伐大大加快。尤其是近几年扎扎实实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日照不只是每个角落都变得卫生整洁,每个人的头脑也都随之改变,文明意识大大增强,“文明”二字不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2017年,日照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就是国家对日照文明程度的高度肯定。目前,市民发自内心地热爱日照,一心想让日照更加美好,各尽其力投入“五城同创”,让日照跟随伟大祖国的前进步伐更好更快发展,这就是我们千千万万市民的心声,也是非常可贵的日照之魂。
  为日照自豪,为日照祝福!

闫秀训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党委书记

4.jpg

日钢集团在日照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耕耘了16年。这16年是日照市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日照加速度,铸就了这座年轻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结缘日照,是杜双华董事长带领日钢创业团队的审慎决定,也是日照优越条件的吸引。日照拥有良好的深水港,还有完善的公铁陆地交通网,更有地方政府对钢铁梦的倾力支持。这样的选址,可谓得天时、占地利、拥人和。杜双华董事长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选择日照是他创业之路上最正确的决定。
  回首日钢16年创业历程,2003年,日照实现了动工181天出铁水的“日钢速度”,创造了世界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2008年,5岁的日钢成为中国第十个、也是最年轻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2008年至2013年,日钢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钢铁行业下行磨难;2013年,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发展这条主线,独家引进世界最先进ESP无头热轧带钢生产线……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显著,企业连续稳居全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极强第一梯队企业。
  16年来,日钢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大爱之举,在全国范围提升了日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已累计捐款近9亿元。我们高度重视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已投入100多亿元发展环保与循环经济,16年来从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委评定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唯一的示范单位。日钢也给日照带来了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金融、港口、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们将启动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把日钢集团真正打造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者,为全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张守英

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5.jpg

日照市建市30周年,恰好也是我嫁到红泥崖村的第30年,从一个普通村民成长为老百姓口中的“闺女”书记,有幸见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群众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好万好,还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红泥崖村是山岭薄地,从前老百姓靠天吃饭。如今,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光这两年我们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扶持资金就有420余万元,搁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千靠万靠,靠的是党员群众支持。担任党支部书记这10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村里党风和民风给带正了,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支持。现在,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带头领着干,时间一长,党支部的作风得到了党员的认可,党员们也主动参与到村里工作。
  千变万变,老百姓的日子变才是真变。30年前,晴天是土路,雨天是泥沟,猪羊满街跑……这些年,我们村进行“五化”提升,铺设了“巷巷通”2.6万平方米,矿山荒山规划整治20公顷,集中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户30多家,现在空气清新了、荒山变绿了、出行也方便了,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
  靠着“三资”清缴工作,我们盘活了20多公顷的集体土地,建起了农产品加工车间,注册了“红泥百花庄园”商标,有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6万元,老百姓人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
  现在每天晚上,老人们在明亮的路灯下打牌,中年人在新建的广场上跳舞,年轻人在大街上打太极拳,之前也想过日子会越来越好,但从来没想到好日子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真实。

张 健

东港区石臼街道中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日照中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6.jpg

我生于石臼,长在石臼,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照人,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日照市建市30周年来的发展变化。中盛社区的发展变迁,恰是日照市30年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日照的大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中盛社区和中盛集团。

  中盛搭乘日照城市发展东风应运而生。30年前,中盛社区是一个海边小渔村(石臼九村),老百姓靠海吃海,以下海捕鱼为生。
  2002年,我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在全市第一个实行了村级股份制改造,组建成立了中盛集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彻底改变了“承包式”“租赁式”的粗放管理模式。同时,社区居民人人持股,成为集团股东,永久享受“工资+分红”,中盛的发展迈上了新的轨道。随后我们又在全市第一个完成城中村改造,全市第一家跨境电商产业园也落户中盛。中盛从诞生到发展并不是偶然的,我们搭上了日照大发展的快车。
  中盛在服务日照城市发展大局中加快蜕变。借势港区贯通,建设了临港物流园;借势港口物流体系升级,建成了中盛国际商务港;借势城市“退二进三”,在涛雒建设了异地工业园。通过三次借势,中盛社区成功地由传统渔业村转型为横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产业的大型集团,2018年实现年产值近3亿元,解决居民就业500多人。
  中盛在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下迈向幸福。中盛社区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时刻不忘造福居民的“初心”。30年,中盛社区从一个无名小渔村,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的现代化新型社区;曾经“一面天、四面海”的渔民,也成为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工人,成为国际物流链上的一分子,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市30周年为新起点,“而立之年再出发”,加快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美丽富裕的幸福新中盛,努力打造日照城市社区的示范和样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徐延明

岚山区教研室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7.jpg

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7年,亲历了日照教育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老百姓家门口有了优质学校。1992年7月,我从山师毕业,被分配到高兴镇中心初中,当时教学设施十分简陋,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是那时教师课堂教学的标配。2015年日照市全面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的市。如今,在日照,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丽的地方是校园,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像城里一样优质的教育。
  教育改革绽放了新活力。2015年起,日照吹响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号角,建立完善了中心园负责制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心校负责制的小学管理体制、独立建制的初中管理体制,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与主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随后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一起,促进了日照中小学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向现代学校转型的步伐。
  作为教师更有尊严、更加自豪。教师的职业幸福,不仅仅在于待遇的提高,还在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在这30年里,我市持续加大对教师的选聘和全员培训力度,一大批教师也像我一样通过培训逐渐成长为市级、省级名师名校长,收获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近期,市里又出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教师专业发展、地位待遇等进行了全面规划,这对我们教师更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将把日照教育30年发展的自豪与荣光化作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继续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陈 皓

日照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科员

de3c375e3efe4c9781d3d5c7ac1934b0.jpg

作为与地级日照市一同成长、进步的年轻人,亲身见证日照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30年,我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参加工作以后,参与到保卫日照、建设日照中来,也更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虽然从警才7年,但是我庆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体现在公安工作上,最直接的就是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快、更高端。我们现在一天的信息处理量和处理速度,比10年前一年的信息处理总量还要多,还要迅速,这就是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有了可以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和悬案的能力,在抗洪抢险救灾、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如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形势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市公安局坚持向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要警力、要战斗力,积极创新工作技战法,在系列攻坚专项行动中位居全省第一序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不断发展的公安业务和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完美“碰撞”,大数据、智慧化,让犯罪无所遁形,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2017年,市公安局成立了陈皓工作室,这是首个以民警姓名命名的工作室,也是新技术、新思维条件下公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工作室通过数据加工和处理,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日照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建成数十个“社区智慧警务+”社区,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城市管理水平,使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很幸运,能在自己而立之年遇到日照的“三十而立”;很感激,能有机会现场聆听日照过去的故事,分享我所经历的日照变迁。从牙牙学语到今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日照度过。作为新时代日照建设者,我将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担当起新一代日照建设者的责任,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编辑:郑君瑶
审核:王宗敏
统筹: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