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要闻
我要投稿

聚焦茶博会 | 九旬老人的绿茶情缘

发布时间:2019-07-26 11:11:33

1966年春天,他带着人在现在的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北门外村和秦楼街道双庙村,种下了日照的第一批茶;时间长了,不去跟茶农聊聊天,不去看看茶树长得怎么样了,他就觉得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日照绿茶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让他时刻惦记着……

九旬老人的绿茶情缘

——访原日照县委书记、日照“南茶北引”奠基人牟步善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记者 陈晓波 张守坤

特约记者 陈永强

446ae5ae1b4fe8ab7334a9c9acf9a96.jpg


如果说谭启龙是山东“南茶北引”的谋篇布局者,那么,牟步善则是绿茶入驻日照的奠基人。

牟步善,原日照县委书记,在日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曾任日照县委副书记、书记,共计二十余年,他亲手栽种的毛竹已经发展成江北第一竹林,他引种的茶树已经发展到了20万亩,他参与领导兴修的水库现在每天主供日照城市用水。即便是离休之后,牟老依旧关心日照的发展,从事革命传统教育、为茶园建设建言献策、指导修建水利工程,忙个不停。直至今日,牟老不论走进哪个村庄,老茶农们对这位慈善的老书记毫不见外,乡亲们都把他当成自家人,尊称他为“老牟”。

退休以来,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却闲不住,他始终惦念着茶园,每年不下十次前往各个乡镇和茶叶市场。和茶农聊天、看茶工采茶是他最大的乐趣。

日照绿茶就像他的孩子,如今,50余年过去了,这个孩子也已知天命。



种下首批八亩七分茶园



谭启龙1954年从浙江调任到山东,不久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就形成共识:要把南方的一些优质茶树往山东引。牟老说:“我们日照,就是当时第一批被选为试验地的,从1955年开始接触,做准备工作,钻研技术、选址、选种、多次试种,到了真正种植试验成功已经是1966年了。”

1963年,年富力强的牟步善就任日照县委书记,是日照“南茶北引”的开创者、引导者和实践者。除了执行上级指示,牟步善认为,日照当时发展茶叶还有三个可行的因素:一是日照人有喝茶的习惯,原先临沂地区从南方购来的茶叶,大部分都销往日照;二是日照的空气、温度、湿度适合茶叶的生长;三是当时省委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发展茶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这使得种植茶叶有了政策依据,所以“南茶北引”可以一试。

牟步善说,最开始试种,省里非常重视,派刘凯(已逝,日照人,时任山东省商业厅厅长,在五莲当过县委书记)亲自带人来日照选址,魏延柱(时任日照县商业局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系接洽。

“当时经过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先用小面积试验的办法来引种,最终敲定的两块实验基地,一个是安东卫北山(现在的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北门外村),另一个是丝山双庙北山(现在的东港区秦楼街道双庙村)。这两个地方因为是朝阳型山区,在这里搞试种尤为适宜。”牟老说,当时县委、县政府还特意组建了和县商业局平级的“多种经营办公室”,专门负责此事。因为“南茶北引”是个新生事物,当时在日照种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日照县从1965年着手准备引进绿茶,1966年春天,在上面两个村种下了日照的第一批茶,共8亩7分地。“当时县委派人,基本上每天驻扎在茶园,过冬时,组织农民用草盖,用松枝盖,用水浇,比带孩子还用心。”牟老说,如此这般小心呵护下,当年试种的茶树成活了还不到一半。




“南茶北引”从这里起步



  第二年起,茶叶推广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先是推广到巨峰东、西赵家庄子村,日照街道的上李家庄子、厉家顶子等村,当时县委班子成员在农村驻点时,也都积极进行茶园推广工作。牟老说,日照茶的发展是从点到面逐步推广的,从当初一两个生产队开始试验到发展到十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绿茶开始在日照遍地发芽。

牟老介绍,最初政府也是以试验性的态度去动员群众种茶。很多群众都是抱着“能行就干,不行就算”的态度。一些村里的群众,一听说要种茶叶,更觉着这是个稀罕景儿,并感觉有些悬,并且悬得有些离谱!南方天气暖和,气候湿润;咱们北方,一到冬天,天寒地冻,冻不死才怪呢!还有的说,咱们这里本来土地就少,都种粮食还吃不饱肚子,如果种上茶叶,弄不好,搭上一年的工夫,白白少种了两茬庄稼;就算活了,指望用它来赚钱,还不知猴年马月!

“做事还需要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只要能坚持下来,就能这么一点点发展起来,”牟老补充道。日照在1966年的时候只有2个大队(村) 8 亩 7 分地种茶,到了1967年是14个村,1968年达到23个村,不仅面积越来越大,成活率也随之正比例攀升,1968年的时候,成活率已经达到80%以上了。三年实验有结果了,“南茶北引”在日照成功实现了!

“南茶北引”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做起来了!

日照县的“南茶北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6个省区都派人参加了这次盛况空前的大会。与会人员对日照县的“南茶北引”大为惊讶和赞赏,他们对于南方的茶叶能在北方落户十分好奇,也因此在日照进行了大量的参观和学习。

到上世纪70年代,日照茶叶种植已经发展到300多个村,而且种的品种都不一样。1980年,全日照县共有333个村种茶,茶园面积达到了10189亩。规模达到100亩以上的村,就有十五六个,达到50亩以上的村,有50多个。随着茶园的扩大,产量也在逐步提高,牟老说,据调查,当时每亩地平均能产70多公斤的干茶。这么高的产量和质量,一直居全省首位,接近全国的产茶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每亩能产1000多斤好鲜茶,能出200多斤干茶。

而此时,问题也出现了,茶叶冻害、虫害、病害时有发生。“我每年都去杭州的国家茶叶科研机构驻地学习,还邀请专家来日照给茶农指导讲课,这么一来,茶农也都成了半个专家,茶叶质量不断提高。”牟老说,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照茶业的发展势头,就越来越好,不但可以自产自销,也开始向外推广销售了。可惜那时候没有大型的炒茶机,炒茶质量也远远不如现在。但是咱们都是用土肥养茶树,北方的好水土孕育的茶叶就是好,炒出的味道没的说。这种独特的“豌豆香”才叫日照茶的本质,南方茶商都认可。

牟老告诉记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对日照绿茶的评价是:独特的沿海气候和无工业污染的地理条件,孕育了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日照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经专家鉴定,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南方茶同类产品13.7%、5.3%。是山东省重要的“茶叶放心生产示范区”,日照绿茶享有“江北第一茶”之美誉。



冻害和干旱是日照茶最大考验



  牟步善说,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种植绿茶最大的气候问题,不外乎干旱和冻害。二者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自1966年“南茶北引”以来,日照绿茶就一直饱受冻害之苦。牟步善认为,日照茶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冬季冻害问题,日照绿茶几乎每两到三年就会遇到一次冻害,这直接导致大量茶树轻则减产重则死亡。

虽然年龄比较大了,但是牟老对日照绿茶近年来遭遇过的几次冻害年份记得非常清晰,“2004年有一次冻害,2008年有一次,2010年有一次,2011年还有一次,最严重的是2008年那次”,牟老从相册中取出一张2008年春天拍摄的茶园照片,陷入了回忆:“我当时和省里一些专家、领导,在巨峰镇转了一圈,心里特别难过。地里的春茶一大片一大片的全是黄叶,茶农们好不容易整理的茶叶全都冻死了。茶叶用手一掰就折了,揪心的疼啊!当年日照绿茶一下子减产一半以上”。

牟步善说,干旱也是个大威胁。茶树和其他农作物一样,主要是靠土、水、肥,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水,没水就没法施肥。好多地方都面临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几点还是加强气温预报,让茶农、茶企能及时做好预防和保护措施,再就是在培土和品种上下功夫,在技术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冻害和干旱带来的损失。”牟步善说。



离休了仍为日照发展奔忙



  牟老个性直爽、健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精神头很好,很爱笑。牟老的作息时间很固定,早起后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左右,上午在家看两个小时书报,下午去打一个半小时的门球。

“我是个党员,一辈子都是党员,即便离休之后也是。”牟老说,一辈子不能忘记的就是党员的职责,忘记就等于背叛。所以即便是离休之后他也没闲着,当起了日照市农业顾问组组长。

牟步善是日照“南茶北引”的开创者、引导者、实践者,被誉为日照“南茶北引”第一人。这些年他一直关心日照绿茶的发展,即便是离休后,他每年都要到很多茶园去走走、看看。

“日照绿茶是我引进来的,就像是我的孩子,我对茶农和茶园有一份很深的感情,隔一段时间不去看看就觉得心里有个事,看过了之后心里也就踏实多了。”这些年牟老到底去过多少次茶园,他也数不清楚。他就观察到的茶园发展情况、茶农遇到的难题等,会写信给日照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



当年用过的工具成了“传家宝”



  牟步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位老干部,不在意珍藏金银珠宝,却珍藏了很多当年使用过的工具。

在牟老家的车库内,摆放着一件1974年买的木质手推车。这个手推车,牟老一直珍藏着,他离开日照就任沂水县和临沂县委书记的时候也带着,离休之后又带回了日照。

“它是我当年工作的见证,所以我要一直当宝贝保存着。”牟老说,当年他蹲点在农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用这样的工具推着土和石头,整平了日照的土地,修建了日照的水库。

在牟老的车库内还摆放着很多当年的物品,铁锨、锄头、衣柜、床、樟木箱、书架、图书、锅碗瓢盆等一应俱全。

“这些都是我当年使用过的东西,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为深刻的记忆,所以我就把它们都保留了下来,也是想留住那段难忘的记忆。”牟老说,每当看到这些陪伴多年的物件,他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年代。

牟步善说,每次下农村,他最自豪的是群众说“老牟来了”。

“‘老牟’这个称呼,当时不少日照人都知道,我嗓门大,很多人听到我的声音,就知道是我来了。”牟老说,他每次下乡,乡亲们都会和他拉呱,因此他能真实地了解到乡亲们的需求、困难。“那时的干部和群众就是鱼和水的关系”,牟老说,他一辈子都在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一声“老牟”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褒奖。

“县委书记是干什么的?就是领导群众干实事的。”“当官的不为民干事,还当什么官啊。”

他说,当时的工业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一年当中有60%的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每天都和群众打成一片,日照县一共1000多个村庄,他几乎都去过。



茶,扎根在他的心里



  茶,不单单是在日照老百姓的心中扎了根,更牢牢地盘踞在这位老人的心灵深处。牟老是“南茶北引”的开拓者,但他绝不仅仅是开拓者,他对日照茶业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50余年来,他始终把日照茶的发展放在心上,对茶农、茶园有深厚的感情。“时间长了不跟这些茶农扯扯,不去看看茶树长得怎么样了,就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

“每年接触茶农大约都得有个几十次吧,茶园大体上得下去看20几次。看看茶树生长情况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分析市场行情怎么样。日照市的大大小小的茶园几乎都跑了个遍。”牟步善认为,实地考察是必要的,搞茶业发展就要横下心,扎下根,道听途说是绝对要不得的。“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么多年不松懈,就是因为明白我们共产党领导着人民所发展的事业啊,一定要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其实我这休息了30多年了,按说工作的责任,没我什么事了。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来讲,不退党就没有退休。该干的事还要干,不图别的,就是帮着群众把事情做好,让群众满意。”

牟步善说:“日照曾经引过南杉、南竹,虽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还是‘南茶北引’最为成功,正是因为茶叶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茶叶才会在老百姓心中扎根。”实践证明,“南茶北引”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的利益要求。牟老说,种茶的好处可不是一点点:第一有效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解决农民茶叶销路;第二是改变了环境,哪里有茶,哪里环境就好;第三满足了人民群众喝茶的需要,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第四由于茶叶的流通,物流行业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物流现已成为日照比较重要的行业了;第五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农民们就地打工、就近挣钱,不用背井离乡,一天赚个百八十元的再平常不过了,收入还有保障,家庭幸福指数得到提升;第六茶业发展可以带动新式旅游,巨峰就是搞绿茶产业带,百里长廊,非常壮观。

2006年,牟老得知山东省纪念“南茶北引”50周年大会召开,而且授予自己“南茶北引功勋茶人奖”时,得过无数荣誉的老人激动不已,他不顾舟车劳顿,亲自前往济南去领这个他最看重的荣誉。“虽然人民给了我这样的荣誉,但我觉得,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引导工作,其实,日照茶今天的成就,都是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和老百姓干出来的。”老人谦虚地说。

牟步善深情地告诉我们,日照茶业一定要发展起来,红红火火地搞起来,铺天盖地地宣传起来,有朝一日让全世界都看到日照茶的魅力!所以说,“宣传日照茶,很有必要也很有前途,这个是广大干部群众一定拥护的”。

(来源:黄海晨刊)

编辑:郑君瑶
审核:孙翔宇
统筹: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