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要闻
我要投稿

在创新中前行|日照乡村“新”变

发布时间:2019-07-16 09:38:27

A2.jpg

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从争当“城里人”到“圆梦田园”,看乡村振兴视野下——

日照乡村“新”变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引子

  蓝莓火了!大丰收!盘算着今年的收入,东港区陈疃镇卞家庄村村民潘杰与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2016年,看到镇上大力扶持蓝莓产业,我将村子南侧年收入仅有几千元的2亩蔬菜暖棚,改种了蓝莓,今年蓝莓正好进入盛果期,除去人工、管理等费用,净收益达到了20余万元,再加上20亩露天蓝莓,今年仅通过蓝莓这一项产业,就实现了净收入40余万元!”
  尝到甜头的潘杰,借着全镇大规模发展蓝莓产业的契机,今年又新增加蓝莓种植面积180亩。“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加入到蓝莓产业振兴的大军中,把蓝莓的金字招牌打出去,这也是我作为陈疃一份子的使命。”潘杰目光中透着坚定。
  从往昔“土里刨食”到如今“土里刨金”,如何实现靠种地赚钱?陈疃镇依托蓝莓产业,探索“农业+”新模式,破解了一系列三农难题,打造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陈疃样板。
  “陈疃蓝莓”,看似只是一个产业发展项目,探索出的却是乡村的未来,折射出的是乡村振兴的潜力与希望。
  在日照,像陈疃镇一样的乡镇何其多!凭借对自身优势和发展愿景的清晰洞察,日照发力乡村振兴,将“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有机融合,积极引导一批有情怀、有学识、有技能的新农人投身广袤田野,推动着农业和乡村的变迁,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日照路径”。

4a32124ccbe21c75c9b89ef70a45dd5d.jpg

新农业: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

  三月桃花六月桃,眼下正是吃桃的好时节。走进莒县安庄镇张博士沟村,放眼望去,一片桃林望不到边,一颗颗硕大金黄的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这个黄桃是中油4号,又大又甜,十分畅销,兰州、浙江、大连等地的桃商都慕名前来收购。”该村种桃大户李京东告诉记者,今年是桃树生长的第六年,已经进入了生长的稳定期,亩产可达2500多公斤,每亩净收入达到10000多元。
  “看到种桃的大好前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自觉加入种桃的行列中,现在村里已经发展形成了千亩桃林,十余个品种!”李京东言语里道不尽的喜悦,现在种地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老百姓的劲头足着呢,这样的日子,有奔头,有希望!
  而为了适应市场,安庄镇成立了黄桃协会、建设了黄桃批发市场,“安庄黄桃”也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如今,安庄镇将林果业作为“兴镇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先后发展千亩林果业大片11处,林果面积达2万余亩,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黄桃产销基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让农民吃上“生态饭”“口袋”鼓起来,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围绕产业振兴,日照积极争引国家和省里重点项目,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统筹引导各部门各类资金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区域集聚,集中打造一批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以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打造品牌为方向,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产业链条的延伸,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新动能培育不断加快。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9200余家,其中“新六产”带动主体共有614家,年销售收入147.4亿元。全市特色种植业总面积突破150万亩,其中茶园面积27.8万亩,今年上半年春季茶叶实现产量、产值双提升的良好态势;已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商标名牌81个、“三品一标”产品561个;全市现有日照绿茶、五莲国光苹果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放眼日照,南湖镇的特色苗木、招贤镇的玫瑰、小店镇的绿芦笋、松柏镇的樱桃、巨峰镇的茶叶……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兴起,一个个强农富民项目落地生根,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的新农业正喷涌出旺盛的生命力。

新农村:更美丽·更生态·更宜居

  走进窦家台子村,犹如走进了江南水乡。湛蓝的天空下,齐整的村居依山傍水,街面清爽整洁,街头绿树红花,整个村庄显得既朴素又清新。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窦家台子村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提升,使乡村焕发美丽新貌,也变身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
  事实上,又何止窦家台子村,这样的村庄在日照俯拾皆是。从普遍存在“脏乱差”,变身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家园,诸多乡村华丽嬗变,靠的是什么?
  靠创新!靠绣花一样的精细化管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宜居的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在乡村振兴中,日照创新解题思路,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好做法延伸到街道和乡镇,以问题、创新、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抓手,精准回应百姓诉求,积极探索建立全域统筹、责任成链、精准考核、长效管理的城镇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闯出了一条全域化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子。
  于一点一滴中,乡村的布局日益优化,乡村的层次不断提升:全市55个乡镇、街道驻地共铺装、硬化道路68.32万平方米,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新增绿化面积382万平方米、街头绿地公园51处、街头节点绿地130处,生态优势得到彰显;新建改建公厕60处,新增垃圾箱5600处,提升农贸市场70处,老百姓出门有市场、有公园、有公厕、有垃圾清运。
  乡村建设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我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组织开展文化礼仪、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不断构筑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努力让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更美。
  汩汩溪水延绵村里,乡间小路、庭前屋后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农家院欢声笑语,生态宜居与文明风尚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熠熠生辉。

新农人:有情怀·有学识·有技能

  乡村振兴需要谁,又当依靠谁?
  乡村振兴战略激荡着农民,更召唤着大量城市工商业者投身于这片广阔天地。如今,一批批有情怀、有学识、有技能,热爱农村、有所坚守、耐得住寂寞的“新农人”,正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拥有田园梦想,又看好农村的广阔前景,在外打拼十多年的张玉村把梦想安放在了岚山区的浔河岸边。
  依托该区域独有的水、地等自然资源,张玉村通过土地流转、与当地合作社合作等方式,开发土地2000余亩,重点建设集高标准蔬菜大棚、水果大棚、旅游采摘观光大棚,办公楼、蔬菜加工车间、恒温库等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
  “农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我们已经从不盈利开始慢慢盈利,相信只要一步步稳扎稳打,肯定会有明朗的未来。”尽管创业的时间尚短,张玉村的很多“圆梦”工作仍在摸索中,但良好的开端足以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越来越多的“张玉村”逆向而行,走进农村、扎根农村,成为“新农人”。而这些返乡创业者的的底气,正来源于日照发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气魄和定力。
  看好乡村振兴,48岁的许家金返乡创业了!他将目光盯紧了特色产业:“陈疃镇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但蓝莓食品加工市场还是空白。”
  老家陈疃镇许家洼村、“从苦水里出来”的许家金,现如今拥有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的兰香食品有限公司。一直梦想创业反哺家乡,如今又嗅到了商机的许家金,当即拍板作了决定。“现在,我们新研发的蓝莓饼、蓝莓月饼等蓝莓加工产品,市场销量很好,每天销售额近8万元。”真切感受到在农村也大有可为的许家金,对未来已经有了新期许。“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当地产业规划,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守住乡愁,拥有“回得去”的乡村,一批批新农人,正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在广袤田野里播种梦想和希望。

记者手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孟浩然笔下,悠然的田园生活让人心生向往。时代在变,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那份乡愁情结也从来不曾改变。

然而,实施乡村振兴,仅有“青山郭外斜”的情怀还不够。顶层设计的导向,国家、省市层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的有机融合,才能让广大农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繁荣景象迈进。

伴随着采访的深入,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高效农业区到产业基地,从家庭农场到田园综合体……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奋战在日照乡村振兴一线的鲜活面庞,也被他们的实干精神所打动。

这些人中,有实干苦干的基层干部,他们扎根乡村,以村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乡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筹资金、谋项目、办实事、解难题,是乡村振兴当仁不让的好参谋、好助手;这些人中,还有诸多返乡创业者,他们心怀梦想,带回了多年在城市打工积累的人力、技术和资金优势,汗水洒阡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人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的农民群众,他们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建设和改造新农村,为乡村振兴凝聚磅礴力量。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施展才华于日照广袤的田野,乡村振兴的日照路径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编辑:郑君瑶
审核:孙翔宇
统筹: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