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要闻
我要投稿

打好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地基”

——写在第29 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19-06-25 07:25:30

主流日照讯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

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2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新时代、新职责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也让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更深远的意义。
  仲夏的日照,草木葳蕤,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论是全力做好用地保障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还是再掀林水会战新高潮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都让这片土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论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还是以科技创新实现不动产登记“一次办好”开启为民服务新篇章,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突破都令人欣喜、赞叹。
  让我们跟随城市发展的轨迹,探寻这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之策。

资源保护,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土地贫瘠、山道难行、收成靠天。”这曾经是岚山区中楼镇回龙山区域农业生产状况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耕种庄稼,平整有序的梯田更加便于机械化操作;日常农活,十几公里能通汽车的水泥路直通山上;天旱缺水,通过水泵可以将塘坝里的水直接调到田间地头。
  不仅如此,紧随而来的,是一个通过土地流转租用1000亩田地,集果品采摘、休闲垂钓、高档果木观赏、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游项目。该项目将带来140余万元土地流转收入,建成后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打工挣钱。
  蝶变,肇始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整治过程中,不仅将土地深翻整理,改善地力条件,还扩容加固塘坝、新建大口井,让山地喝上了“自来水”,在原本无法进入的山岭间开辟出能通车的水泥路,一并完成了护坡、地堰、管涵、板桥、错车台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隅而观全局。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出台土地整治项目承建单位信用评价暂行办法,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报备入库项目83个,共储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约4.4万亩,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引介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流转,培育发展林果、中药材、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实行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调剂暂行办法。目前,全市耕地357.15万亩、基本农田295.25万亩,连续2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坚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从习总书记的一席话中,我们可知,自然资源保护无论怎样重视也不为过。去年,发生在岚山区的一件小事,就生动诠释了我市自然资源保护工作怎样下了苦功夫、真功夫,换来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拥护。
  “树,是我们村庄发展的命脉!没了树,就没了灵魂,就没了生机和希望!”去年4月,岚山区巨峰镇辛庄村段的一个大型工程在推进清沟时发现,一村民种植的四棵平柳赫然耸立其间。经过讨价还价,该村民欲以每棵树200元钱的价格卖给木材商贩用来拆解木材。听到大树将被砍伐,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宗善带着钱迅速找到村民,硬生生把这宗谈拢的生意给“破坏”了,保住了四棵茂盛、粗壮的大树。
  近年来,我市以新一轮林水会战为统领,大力实施了“十大绿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7万亩,发展林业特色产业13.6万亩,打造精品采摘园60个,建成各类特色园区30个,栽植各类珍稀彩色苗木100万株;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引水上山工程17处、森林防火通道1700余公里;扎实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设立监测点145个,完成防治面积11万亩;组织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3次,查处涉林案件130余起;在全省率先制定湿地保护修复方案,新增湿地4.2万亩,建成市级以上湿地公园13处,湿地保护率达55.9%。
  “努力让更多的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日照林业版。”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部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保护自然资源,享受生态红利,已然成为了全市人民心中牢不可破的一致信念。

集约用地,科学统筹土地利用确保项目用地需求

  4月27日上午,山东·日照中央活力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一铲铲新土培向奠基石,意味着总部基地项目、八戒(日照)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小镇项目、远大中心项目共同开工,活力区建设再次加速。
  中央活力区作为展示日照现代化海滨城市形象的新载体,自规划建设以来,展现出活力十足的建设速度,一幅城市转型发展的壮阔画卷渐次铺开。
  “当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在实干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用地保障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部门科学统筹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新土地供应模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办法,以新增撬动挖潜,加大批后监管力度。目前,全市35宗1702亩闲置土地全部处置到位,提前完成整改任务;在省内率先开展批而未供土地调整利用,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利用,探索多样化低效用地开发模式;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制度,完成工业用地弹性供应23宗3029亩,加强地下空间利用管理,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压力。重点完成了岚山疏港铁路、文博中心等13个重点项目的初、预审工作,有效保障了青连铁路、鲁南高铁、长城汽车等重点项目及教育、乡村振兴、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项目共建设二层楼房、平房295套,总建筑面积4.1万平米,同步配套建设超市、文体公园和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这些话语从后村镇竹田村项目负责人口中娓娓道来,令记者切身感受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大动能。
  而区别于早前其他相同类项目的是,竹田村项目还专门聘请绿城公司设计,改革现有农村社区成排成行的传统布局模式,充分考虑农村邻里交流、居家养老等文化习俗,采用“小组团+鱼骨组合”模式,两排房子构成一个小组团,将旅游、民宿、田园等元素融入,融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起让老百姓满意、城里人向往、为地方添彩的新型农村社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可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复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力实施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增减挂钩项目村企合作的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生力军作用,依托市土地发展集团作为增减挂钩项目融资平台,先后实施了东港区陈疃镇卞家庄、南湖镇弓山、后村镇大竹园和田家岭,岚山区碑廓镇宋家岭、黄墩镇草涧,莒县库山乡小库山、大库山和大福照,五莲县汪湖镇林后、方城、李家庄和五家庄等增减挂钩项目。
  通过村企合作,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参与下,项目资金有保障、建设周期时间短、工程质量过得硬,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市打造了一批能推得开、叫得响的样板工程、民生工程,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开展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性,也让项目群众通过身边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切切实实感受到增减挂钩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能充分享受到国土政策红利,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日照经验”开启服务民生新篇章

  4月19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启用电子不动产权证书和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的公告》。同一天,日照市第一张、同时也是山东省首张经第三方CA认证的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出炉。
  电子不动产权证书和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的启用,使我市不动产登记步入了“不见面服务”时代,正常情况下可以在两小时内完全通过网络办结一次申请,而这也只是我市不动产登记改革的“冰山一角”。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的目标,我市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数据共享”,率先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率先成立不动产登记法治工作室,率先完成不动产登记“3440”改革目标,即抵押登记办结时限由3天压缩为2天,率先推行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分头办”,一系列创新举措拉开了我市不动产登记领域重大改革的序幕,开启了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领域服务民生的新篇章。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在不动产登记、法治国土建设、国土信访等领域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批“日照经验”,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日照某小区建成已有20多年,由于该小区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划拨,一直无法办理土地出让,300多位业主为这一问题也“纠结”了20多年。然而今年3月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法治工作室获此消息后,经过深入调查找寻症结、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最终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件烦心事儿。
  去年,市自然资源部门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双基”建设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工作室”建设,分别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莒县局执法监察大队、东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设立法治工作室,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法治服务,延伸法治纵深度,开创了自然资源依法行政新局面。
  随着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深入,更多的创新普法宣传载体也加入到法治工作传播阵营中来:通过法治诗词大奖赛和摄影大赛,打造“法润日照”普法品牌,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普法学法浪潮;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疑难案件会商机制,提高调解能力;与曲阜师范大学建立教科研基地,在丰富学院教学实践内容、拓宽学生实践渠道的同时,推动我市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宣传教育内涵的全面提升……
  得益于一例例创新的法治实践,“自然资源依法行政”已成为日照的新名片。去年8月,全省“双基”法治建设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办,日照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
  风正帆悬正可期,勇立潮头唱大风。我们期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更加珍惜自然资源,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资源基础!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郑笃凯)

编辑:郑君瑶
审核:孙翔宇
统筹: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