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莒县
我要投稿

“毋忘在莒”,一场永不落幕的盛会

发布时间:2019-09-04 11:00:24

通讯员 孙永军 孙运秀

初秋,广袤的莒州大地处处硕果满枝。莒县经济开发区内,来自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的客人,更是让在莒投资的人工智能项目散发出“别样花香”。

深莒两地,远隔数千公里,一个高科技产业如何与千里之外的县城结缘呢?

良缘源于一个暖词——“毋忘在莒”。

2018年5月,首届“毋忘在莒”发展大会在莒县召开。270多位莒地游子回到家乡,相聚在沭河之畔,畅叙乡情、共谋发展,现任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CEO、DOBOT品牌创始人刘培超,正是受邀嘉宾之一。这位曾两度受李克强总理接见的年轻莒子目睹莒县的巨大变化,热血沸腾,当即表态“考虑把越疆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生产组装线带回家乡”。

“首届‘毋忘在莒’发展大会办得很成功,要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好做法,切实把天南地北日照人的资源、人脉联络好、沟通好、服务好,推动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水平。”市委书记齐家滨寄予厚望。

莒地游子每一次远道而归,都见证了家乡点滴变化。一组数据更加直观:今年上半年,内资项目新开工、开业类项目39个,其中,过10亿元大项目8个、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

冉冉火炬 点亮新能“朋友圈”

今年正月初三,年味正浓,“毋忘在莒”异地商会迎春座谈会如期举行,来自宁波、青岛、济南、潍坊等商会的诸多莒县籍企业家欢聚一堂。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针对莒县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节点抢占先机建言献策。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要像招女婿一样,除了招引政策之外,重要的是先找到区域优势,找到自己有吸引力的点,有了好闺女之后才容易招到女婿。”青岛市日照商会副会长兼莒县分会会长、山东以太科技集团总经理、青岛智慧城市总设计师林明贵开门见山。

宁波山东商会秘书长周宝华向参加座谈会的各位优秀企业家介绍了南方先进的科技项目,并邀请老家人到江浙看看,不断开拓视野。

……

像这样的“毋忘在莒”系列活动,可谓是遍地开花。诸如莒县籍在外医疗专家多学科对接交流会议、“畅叙桑梓情怀 共谋教育发展”座谈会、2019年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训练营暨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人才项目对接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如约而至。莒县各镇(街道)更是充分利用中秋、春节等重要节点,定期举办“乡音未改你我在碁”“情系桑园·共谋发展”“洛山洛水洛河情”“身在异乡 情系陵阳”等系列在外人才恳谈会、茶话会,让每一个莒县人都能关注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讲好莒县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莒县、关注莒县、走进莒县,也点亮了“毋忘在莒”发展大会永不落幕的冉冉火炬。

莒县打破传统的办会模式,通过设立常态化机构、构建信息化平台、举办特色活动,构建海内外莒地游子交流长效机制,让“毋忘在莒”发展大会在永不落幕的里程中续写新的故事。其常设大会组委办在莒县县委统战部,并依托异地商会设立“双招双引”联络站,实现了工作长效化,架起“连心桥”,做好“娘家人”,用真情服务赢得信任支持,提升了海内外莒县人的精神归属感。

大会举办以来,莒县各级领导“按图索骥”,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地,外出招商共计58次,对接洽谈环保型化工甲醛及高端装饰材料、自动化精密设备、无人机、智慧商业综合体、新能源汽车等项目20余个。

建立信息云平台,整合了“毋忘在莒”公众号、“莒州网”、“莒县发布”、“莒世闻名”等优质新媒体平台,通过云数据库、多媒体等手段,搭建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平台,让海内外莒县人“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开办“我是莒县人”宣传专栏111期,讲好莒县人的故事,宣传先进事迹和创新创业成果。通过云数据库对海内外莒县人数据信息进行了收录、归类,让每位莒县人都在家乡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很多朋友以前就熟悉,直到参加这次大会,才知道彼此都是莒县老乡。”老乡们颇有感慨。这一平台,把过去一对一联系的人汇成一个共同的朋友圈,有力推动汇智聚力、共谋发展。

莒县还紧密围绕“双招双引”主题,“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返乡考察、探亲访友、合作交流等特色活动,让省内外、海内外的莒县知名大咖、乡贤达人,常回家看看,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发展支招,天长地久同一心。

乡情依依 激发动能“显神通”

“‘毋忘在莒’发展大会,为在外的莒县人才和关心支持莒县发展的广大朋友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联络加深感情,共同为家乡贡献才智能力。”莒县县委书记孟青表示。

“大格局、大理念、大手笔、大发展。”面对莒县的蓬勃发展,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常务副会长、泰山论坛常务副主席于勇用了这4个“大”来形容莒县。

作为一个把莒县看成第二故乡的“老知青”,于勇说,在莒县下乡的日子里,这里的精气神教会了他怎样做人,为他们那一代人奠定了人生基础。去年11月,莒县知青第二故乡行暨《莒县知青》新书首发仪式在莒县举行,50年前在莒县上山下乡的130余名老知青从全国各地赶来,在莒城厚重的土地上,共同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殷殷乡情、声声归来。“就像一首歌,常回家看看。作为土生土长的莒县人,无论天南海北,莒县就是家。”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系教授、博导、副所长管仁国感慨,这次回家,在和莒州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后,擦出了很多产学研转化方面合作的“火花”,建立了山东省陶瓷高铬耐磨材料工程实验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乡情是永恒而美丽的创作源泉。天涯海角,我们的根永远在莒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朱全增重归故里,用最擅长的笔墨,装扮心中“最美的母亲”,在故里莒县设立书画工作室,助力老家书画事业发展。

“我们有一个愿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更好地反馈反哺家乡人民。”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金刀奖获得者来永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情系桑梓、回馈乡亲”,医者仁心,对老家人尤其如此。每年春节期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诸多城市的莒县籍在外医疗专家都会如期回乡,为父老乡亲们送上最精湛的医疗服务。

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教育,老家的教育事业,也是在外老乡心之所系。北京五道集团董事长、刘振出资15万元,带领老家教师代表组团赴杭州开展高端教师研修。教育界精英于家太时刻关注着家乡莒县,毅然挑起了校长的重任,县政府重点打造的第一所高标准、全寄宿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 莒县沭东实验学校今年9月迎来首届学生。

当年怀揣梦想,离开家乡,以勤劳、智慧、朴实和勇敢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在外乡贤,已然成为家乡的骄傲。老家桑园故事多,如今,桑园镇的好故事又讲出了新花样。小山村走出的军旅画家张力功,桑园好闺女、南疆好古丽崔久秀,山村医学博士的成长足迹秦绪光,走出山村的秀才郎、勇攀高峰的探路管仁国……一个个好故事,如春风化雨般润进了家乡父老的心坎上。

鸿雁传书,纸短情长。每年中秋、春节,所有在外莒地人都会收到来自老家的一份“礼物”——《致海内外莒县人的一封信》和贺卡,一时间,诸如“收到来自家乡的问候,感动深切”等话语,刷爆朋友圈,温暖着在外莒子的心。

乡情依依,这份真挚的感情,在家乡人的牵挂和呼唤中,已转化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澎湃着莒县的发展激情。

共创共享 描绘最大“同心圆”

生于此,长于此,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水,都深深印刻在在外莒子的心中,每每想起,心中都回忆满满。山的巍峨,水的深情,娘的一声声呼唤,都让他们魂牵梦萦。如今,事业有成的他们,更多念想的是,拿什么回报这个哺育他们多年的家乡?

助力家乡发展,既有暖心之举,更有雪中送炭。去年7月,经莒县县委统战部多方沟通,集结了本地商会企业家与在外创业企业家的力量,依托商会设立的星火基金应运而生,在外企业家们有了回报社会、为家乡作贡献的平台。目前,已开展走访建国前老党员、关爱留守儿童、救助贫困学生等活动20余次,惠及困难群体200人次。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家林,情系桑梓,积极奔走,促成了价值1亿元的“健康中国·关爱行”———莒县医疗卫生帮扶工程落地莒县,这也是“健康中国·关爱行”在全省举行的首次公益捐助活动。

回乡创业,助力家乡,成为越来越多莒地游子的选择。广东千野集团董事长兼CEO杨洪玲,为家乡无偿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净水器、光伏太阳能路灯等企业产品,惠及全县1195个村庄;北京中昊坤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伟军,跨越千里归乡投资,打造旅游度假养生“天城”——跃龙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离开家乡30余年,始终心怀故土,建设莒县不仅是家乡父老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责任,毋忘在莒、时不我待,希望能有更多人、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凝成合力、共谋发展。”车辆零部件加工业翘楚东风李尔总经理孔繁国心怀回乡投资兴业的家乡情结,将总投资5.2亿元的东风李尔汽车座椅项目落户莒县经济开发区,成为“莒商回归”的又一生动实践……

莒地游子不仅自身纷纷回乡,还积极奔走,牵线搭桥,成为宣传莒县、推介莒县的最大“朋友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尹伟伦因学生钱永强而与莒县“结缘”:“希望能够把新的科技文明、生态文明、农业文明等元素带到莒县、融入发展,为莒县在张扬文化自信的同时,构建新时代的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生态名城’作一点贡献。”由此,日照横山天湖集团有限公司尹伟伦院士工作站应运而生,成为莒地绿茶冲出鲁域、奔向世界的强力支撑。通过院士工作站,莒县还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培养各类技术人才20余人。

“毋忘在莒”,传颂千年。也许行过天涯海角,却只恋儿时家乡的一草一木;也许尝遍天南海北,却只惦记母亲亲手烙的煎饼……千千万万海内外莒县人的故事,正与这块土地共同成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千千万万的莒地人必将凝聚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编辑:郑君瑶
审核:侯庆萍
签发:许静
版权声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主流日照客户端、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主流日照小程序等本社媒体发布内容中,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或“黄海晨刊”。转载本社记者稿件需经本社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