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突 破 园 区 聚 力 招 引 > 精彩时评
我要投稿

基础设施优化再优化

——一论打赢头号工程“突破之年”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7-04-13 11:17:02

本报评论员
  编者按 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深入推进“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现场观摩会,对“突破园区、聚力招引”进行再发动、再动员,给头号工程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油。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头号工程实现新突破,本报组织撰写了一组系列评论,从今日起陆续刊发。
  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已进入实施的第三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突破之年”。
  实现头号工程的新突破,关键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但要干实、干好、干出成效,首先要明确干什么、怎样干?
  问题导向,是市委确立的三大工作导向之一。找到了问题所在,就找到了一个地方的瓶颈所在、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牢固树立问题导向,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勇于直面问题、善于破解难题,工作就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发展就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市园区发展最突出的短板,是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我们要想打赢头号工程“突破之年”攻坚战,就必须在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上发力再发力,实现园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再优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力承担靠地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实施“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工程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没有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就无从谈起,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就难以突破,实施“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设施优化再优化,“建什么”的问题亟需解决。
  各园区都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路、水、电、热、气、讯全面配套的标准,梳理出基础设施欠账,排出详细的清单;对列出的项目,按照“挂图作战、挂图督战”的要求,一项一项地抓推进、抓落实。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折腾是最大的浪费。要根据已经完成的园区“二次规划”成果,抓紧完成新一轮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并大胆探索土地、环保等“多规合一”,为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布提供科学的依据。
  基础设施优化再优化,“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必须破解。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之所以低,根本原因在于园区投融资能力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基础设施的优化只能是“空中楼阁”。
  观念决定“钱”途,改革才有出路,当务之急是创新融资方式。目前,外地一些园区都在积极探索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相分离,引进园区开发商,实行市场化开发的新路子,比如,廊坊、无锡、嘉兴成功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开发了固安工业园、梁溪滨河新城、嘉善高铁新城。吸引其他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投融资平台,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各个园区要加强与市级投融资平台的合作,通过联合组建投融资平台,提高园区的融资能力;借助市级平台的人才优势,拓展园区平台的融资渠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此,等不得、拖不得,更“虚”不得。我们惟有以务实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努力使园区的基础设施优化再优化,才能为打赢头号工程“突破之年”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强大的后劲。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