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我要投稿

安徽蚌埠禹墟考古惊现四千多年前小麦

发布时间:2009-11-18 08:38:00     新华网合肥11月17日电(记者詹婷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科研人员于11月16日在对安徽蚌埠禹墟考古发掘工地文化层土壤标本浮选过程中,发现了5粒距今有4000多年的炭化小麦颗粒,这是淮河流域首次发现史前小麦。

    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研究员介绍,提供浮选的土壤标本来自禹墟夯土台西南祭祀坑内,考古科研人员在浮选过程中发现疑似小麦的颗粒物,后又在多袋土壤标本中发现。科研人员在进行认真比对后,发现籽粒腹沟明显,确认就是小麦的炭化颗粒。

    王吉怀说,这5粒小麦入土前经过炊煮,入土后若干年就干结炭化,使原有的形状得以保存。据禹墟首次发掘时的碳14测定,遗址年代距今4100年,这就意味着,这些麦粒年代距今也有4100年。从已知的考古报告看,淮河流域最早发现小麦的记录是亳州钓鱼台遗址,年代为春秋中晚期。禹墟此次发现的小麦是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古代遗存,填补了中国史前农业考古的一项空白。

    资料显示,龙山文化时期炭化小麦遗存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在山东,在黄河上游的一些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年代在距今4000-4800年间。考古界关于小麦起源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说为小麦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距今5000年前左右进入中国;一说为本土起源,淮河流域史前小麦的发现对考证小麦的起源、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史、探讨淮河流域早期农作面貌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