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我要投稿

强对流天气为何频袭江淮

发布时间:2009-06-16 11:31:00 6月14日下午,在京台高速公路蚌埠段,一辆运输轿车的大货车遭遇强风暴栽进沟里。
新华社发

前一分钟天空晴好,后一分钟便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6月14日15时至23时,安徽自北向南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33个市、县出现超过8级的短时大风,135个乡镇出现8级以上的大风,57个乡镇出现9级以上的大风,蒙城、泗县、五河、明光还出现了直径4—7毫米的冰雹。

前一分钟天空晴好,后一分钟便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行人站立困难,树木拦腰截断,一些简易的平房建筑甚至被夷为废墟。6月14日,记者亲身体验了强对流天气的破坏力。

京台高速公路蚌埠段,一辆运输轿车的大货车因遭遇强风暴而失控冲出道路,栽进沟里;

在安徽淮南,一家超市门前的儿童玩具气垫被吹翻,正在当中玩耍的5名儿童被抛出摔伤,其中一名儿童伤重经抢救无效身亡。“孩子和气垫被大风吹得飞了起来,直接撞到路边的广告牌!”目击者的形容令人心惊;

在巢湖散兵镇水域,一支船队遭遇强对流天气,两船沉没,其余9只船不同程度进水……

6月14日中午12时,安徽省气象台在短时预报中指出“未来3小时淮北东部地区有对流性天气”,随后密切监视雷达回波的发展演变情况。 

15时,根据预报的雷雨大风可能发生的范围和标准,安徽省气象台按规定及时发布沿淮淮北和江淮之间中东部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向政府相关部门并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向公众发布有关预警信息。据统计,至14日22时40分,安徽全省共有71个市、县气象台站先后发布了雷雨大风、冰雹和雷电预警信号111次,共向120万手机用户发布了预警短信。 

8小时内,强风暴夺走10多条生命,造成数亿经济损失

“我从事气象工作20多年,很少见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从破坏力来说,的确是很罕见的!”安徽省气象厅首席预报员郑媛媛告诉记者。

短短8小时,强对流天气就对其所到之处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据民政部门初步统计的数据,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到123.4万人,因灾死亡15人,受伤18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4.3千公顷;倒塌房屋9690间,其中民房3478户、8977间,损坏房屋3.9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5亿元,部分通讯、电力中断,基础设施遭到损坏。

据介绍,进入6月以来,安徽已经出现了多次强对流天气。6月3日和5日,安徽遭遇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22人死亡,4人失踪,受伤215人,总计482万人受灾。

特别是6月5日的强对流天气,破坏力惊人。“此前,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安徽所有市、县6月份最大风速超过30米/秒的次数只有3次。而6月5日一天安徽就出现了两次超过30米/秒的观测记录。在淮南潘集,风速达35.9米/秒,超出安徽历史同期最大风速纪录。”气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而在河南、江苏等地,这段时间同样遭到了强对流天气的侵袭,造成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有人形容河南商丘遭遇强对流天气后的情形,“一切都像被鞭打了一样!”

雷暴“排队”形成飑线,强度更大

强对流天气到底是什么?据了解,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等特点,持续时间不长,破坏力却很大。”郑媛媛说。具体到这段时间安徽等地强对流天气如此肆虐的原因,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势力偏强,冷暖空气在当地境内剧烈交汇所致。

郑媛媛说:“安徽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适合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尤其在5到7月,气温高、湿度大,冷暖气团相遇会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发生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14日的天气过程与通常对流天气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有更强的发展,强度也更大。它不是一个对流单体,而是多个对流单体成串地联在一起,成带状分布,形成了飑线。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排列成带状的狭窄云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

气象部门可提前30分钟预警,公众要强化自我保护

据悉,气象部门凭借现有手段一般只能提前约30分钟对强对流天气进行预警,因此,公众应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专家介绍说,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要远离飑线风前进的路线。不要站在高树林子的边缘和电线、干草堆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在野外的人群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不要赤脚行走,更不要打手机。

针对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巨大破坏,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考虑成立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心,让公众得到更好的气象服务。

据预报,6月17日前受扩散南下的弱冷空气影响,安徽等地仍可能出现雷雨大风等的强对流天气。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