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目标 新战略 新作为 > 动态新闻
我要投稿

工业强市——挺起日照全面振兴的“脊梁”

发布时间:2017-01-13 09:26:32

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理论课题组


    统稿:郭长海 执笔:生安政 王钧强
  工业是发展之本、兴市之基、就业之源,是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富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五大战略。其中,“工业强市”在整个战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我市实现“追赶”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全面振兴日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脊梁”。
工业化是我市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
  工业是惟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工业的支撑,现代农业做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起来,就业等民生问题很难改善。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实现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着眼于经济结构升级,开始了“去工业化”的进程,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去工业化”使欧美国家在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制造行业力量削弱;美国在2000年以后的10年里,制造业就业机会流失速度是前20年的7倍;欧盟在1996年至2007年间因“去工业化”丧失28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充分暴露了“去工业化”导致经济虚拟化、抗危机能力不足的风险。近年来,“再工业化”成为潮流。欧美等工业化国家认识到“制造业空心化”所带来的巨大问题,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和各类制造业振兴计划,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法国新工业法国34项计划等等,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热潮。我们要看到,即使“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成为长期趋势,工业仍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生产效率最高、承载创新资源最多、最能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的最重要经济部门。
  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早在日照建市之初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工业带动”战略;2001年,上升为“工业强市”战略。此后,全市上下集中精力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推动工业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市向工业市的华丽转身。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化进程远没有完成,总量小、结构不优、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消耗高、投入产出比低、缺乏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产业等问题矛盾十分突出,工业总体上处于“2.0+”阶段,工业化“补课”任务艰巨。横向比较,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威海、连云港少1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威海的35%、连云港的46%。产业链条不粗不长,钢铁、浆纸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吃钢”产业和包装印刷产业亟需跟进;化工产业“油头化尾”配套不足,链条尚不贯通,精细化工还是空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整车项目需要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粮油、木材等产业大都处在价值链的低端、能耗排放的“高端”,等等。我市要实现追赶目标,摘掉“沿海欠发达”的帽子,工业必须率先实现突破,必须要有更大作为,必须努力走出一条有日照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强市”是化优势为胜势的发展必然
  找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看清优势是为了树立信心。我们有发展工业良好的条件,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原点。
  看区位,我市处于开放前沿,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泛黄海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的交汇处,半岛城市群与鲁南经济带的连接处,是我国东部对外开放窗口、鲁南经济带的惟一出海口和区域经济潜在的“发展极”。我市陆向腹地横贯鲁南、豫北、晋南等中西部沿桥地带,海向腹地遍及太平洋经济圈,能够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良载体和平台。同时,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山东率先发展、沿海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我省实施“东部提升”、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市再造区位新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为临港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看配套,我市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体系齐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管道四通八达,机场、高铁、港口、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进入航空、高铁时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公路方面,2 01 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274.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2.86公里。铁路方面,境内铁路通车里程207 .2公里,铁路专用线13条,总长1260公里的万吨重载铁路晋豫鲁铁路建成开通,胶新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青日连铁路开工建设,日照至临沂城际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港口方面,先后建设和完善了矿石、集装箱、散粮、木片、原油等一批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等物流设施,强化了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硬件优势,生产性泊位达到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航空方面,日照机场成功通航,物流业发展增加新的一极,重新诠释我市“临港”概念,促进临港产业拓展和延伸,高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精”行业将进一步萌生、发展和壮大。管道方面,日照—仪征、日照—东明输油管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年输送能力3000万吨。
  看基础,我市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亟待展翅翱翔。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我市工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崛起,主导产业框架搭建形成,园区载体日益完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态势已然形成,为乘势而上打造新兴工业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体量初具规模。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790.8亿元,比建市之初增加了105倍,人均工业总产值增加了36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24户。其中,产值过百亿元5户,过50亿元的9户,过10亿元的35户,过亿元的246户。优势产能累积壮大,主要产能达到钢1400万吨、油品加工1450万吨、轻卡汽车75万辆、汽车发动机100万台、自动变速箱100万台、汽车模具300套、活塞1250万只、浆纸218万吨、大豆加工850万吨、食用糖240万吨、海产品加工58万吨,形成以日照钢铁为核心的冶金及配套产业,以晨曦集团、岚桥石化、广信化工为骨干的石化产业,以黄海粮油、邦基三维、中纺粮、中储粮为支撑的粮油产业,以威亚、派沃泰、五征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亚太森博、华泰纸业为代表的浆纸印刷包装等支柱产业。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全市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60家、市级87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市级141家;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14家,市级66家。
  看潜能,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布局,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等重大举措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用和布局,不断激发我市工业发展活力。山东钢铁精品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将带动钢铁产业链延伸和上下游产业发展;新加坡金鹰集团投资200亿元的日照太平洋东亚电力燃气热电联产项目落地,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高档纸、溶解浆等项目跟进实施,浆纸及印刷包装产业链逐步延伸;1200万立方石油储运、1500万吨大炼化项目积极推进,化工产业“码头—储运—炼化”一体化格局日益完善;航空产业1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推进,新兴产业不断萌生,等等。“突破园区、聚力招引”成效正在显现,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新力量和新动能。另一方面,从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看,我市城市化率在54%左右,正处于成长期,城市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将继续为拉动工业供需两端、腾挪工业发展空间、转移补给劳动力等提供强力支撑。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工业强市”扬帆正起航 踏上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为我们的“工业强市”战略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工业强市”战略新的内涵。
  如今,日照正处于爬坡过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必须按照市委的部署,把“工业强市”作为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举全市之力,始终抓住“工业强市”牛鼻子,全力做好产业兴市大文章,以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主线,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先导,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与效益为核心,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一手抓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引进培育,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要坚持目标导向,求质扩量增效并举。以“突破园区、聚力招引”为头号工程,突出“三招三引”,做大工业经济的总量;以“建链、补链、强链”为切入点,做强做优现有的企业。要重点围绕突破五大领域,实施七大工程,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确保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增速,质量效益有新提升、产业结构有新优化、创新能力有新突破、平台空间有新拓展、企业培育有新进展,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追赶”目标。
  要坚持分类施策,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思路,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财税链“三链融合”。重点围绕钢铁、石化、汽车和粮油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提升,浆纸、建材、能源和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转型,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倍增,以及现代物流业,分别制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促进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尽快构建起与沿海大港相称、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要强化“工业强市”建设的组织、政策和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尊重企业发展主体地位,强化公共管理服务功能,加强对“工业强市”战略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统一、灵敏、快捷、有效的生产要素供应保障体系,特别是全市党员干部,要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全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沃土。要以区县和园区为主战场,将工业强市建设指标考核纳入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全力构造从上到下“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区”“工业强乡镇”的工作格局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只要我们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日照发展的主导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来抓,形成全市方方面面“真心实意重视、真抓实干推进、真金白银保障”的良好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必将为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新日照提供根本支撑!

编辑:孙来彬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