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 > 创城系列:报道 / 评论
我要投稿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7-01-13 09:16: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重要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培育学生的爱国意识。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自觉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肩负的一项神圣使命,紧扣品德学科教学特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比如通过《汉字的创造与发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汉字在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中的纽带作用;明确汉字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了解新时期汉语在全世界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白汉字和汉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应该通过组织举办爱国主题演讲、爱国歌咏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学习信念,从而使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立身之本。近年来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对小学生诚信品质养成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担负起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重任。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收集社会上有关诚信的生动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让学生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注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如通过收集诚信格言,组织“诚信”主题讨论会、辩论会等,以及设立无人监督“诚信考场”、“诚信阅览室”等诚信场所,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友善意识。在小学开展友善教育,一要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通过在校内设置充满人文关怀的标语牌,布置友善、友爱,团结互助等内容的宣传画,开展形式多样“爱心”和“善心”活动,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做学生的贴心朋友,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善于捕捉闪光点,抓住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理,多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三是要引领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有益的帮扶活动。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优秀生结对帮扶后进生、“建设友善校园”、“友善在我身边”等活动。在校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爱心捐助慈善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团结友善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今天的小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从小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其次要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光荣的意识。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他们多褒扬、多鼓励,不断增强技能意识。要深化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让敬业从小在学生思想中深深扎根。
  (欧美元 作者单位:金海岸小学)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