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 > 创建文明城市在行动
我要投稿

顺达社区如何实现“无震荡”拆迁?

发布时间:2017-06-19 09:53:18

本报通讯员 孙小雨
  初来顺达社区,最大的印象是静和净。
  听说靠近港口的社区每次海上一刮风就会面目全非,灰尘遍地,但眼前的顺达社区却是一尘不染。
  就是这个社区,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支持港口建设,无偿奉献了近1000亩土地,村民也成了日照最早的一批失地农民。从最初的渔业大村到后期村民自谋职业,村民做出的牺牲是有目共睹的。
  这一次拆迁,顺达社区居民再次展示了他们的优良传统好作风,整个拆迁过程十分顺利,实现“零震荡”拆迁。
最大的底气来自于群众
  “百姓,百姓,既然有百家姓,就有百脾气。只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才能把拆迁工作做通、做顺、做好。”顺达社区书记朱纪峰如是说。
  从2016年4月底到2016年6月13日签订拆迁协议,顺达社区两委成员入户500多次,为了做好居民拆迁工作,挨家挨户地宣传拆迁政策。正是社区两委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准确把握拆迁政策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又变成了新的拆迁宣传势力,这样以点带面,大大提高了拆迁工作的效率。
  社区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年事已高,还在一遍遍地宣传政策,到户协调矛盾,“拆迁是好事,虽说我们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但只要身体硬朗,就想给社区两委加把劲!”
  “我们社区两委平均年龄40岁,上有老下有小,但在集体的大事面前,家里的事情都变成了鸡毛蒜皮,当初社区居民选我当他们的书记,现在就得负起责任!”朱纪峰语气中满是诚恳。为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社区两委成员们“5+2”“白加黑”地动员、宣传、下户。他们说只要大家满意,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服务才是最好的拆迁动员
  “能挪山,不拆迁”,朱纪峰笑了笑,“这次拆迁工作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这里靠近港口,环境并不是很好,很多居民都渴望居住条件能够得到改善,从这方面说,大家内心还是盼望拆迁的。可是拆迁不是小事,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帮助居民解决。”
  社区居民都说顺达社区两委是他们的娘家人,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爱找两委拉拉呱,只要他们有困难,社区两委的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着。这次拆迁,他们都相信,朱纪峰和两委成员不会欺骗他们,不会让他们失望。
  刘刚是顺达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一家四口靠沿街开小卖部维持生计。拆迁通知下达后,他的内心极其矛盾,一方面,他想支持拆迁工作,以改善他家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谋生的小超市拆迁,意味着他们一家四口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怎么办?他提出,要拆迁可以,必须给个门面房。
  他的要求难住了社区两委,一是要求不符合政策,二是拆迁后并没有门面房可分。朱纪峰和两委成员一次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为解决根本问题,社区两委讨论决定在拆迁房没有建成之前,拿出现在社区的两间门面房以低廉的价格租给刘刚,拆迁完成后,允许其租用社区新建门面房维持生计。
  刘刚对社区给他的解决方案十分满意。“我不想当钉子户,也从来没有想过当钉子户,拆迁我最愁的就是今后一家人的生计,朱书记和两委不但没有把我当累赘,还一直寻求各种方法帮助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我的感激!”群众满意拆迁协议签订100%
  顺达社区是石臼街道连云港路片区的一部分,整个片区曾是昔日最繁华的石臼所中心地带,陪伴石臼人长大的十字街、灯楼子以及通往港口的石板路都在此区域。
  规划配套科学完善,人性化政策合理到位,群众工作认真细致,是赢得群众认可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针对占地面积少、买卖纠纷多、房产继承纠纷多等各种复杂情况,朱纪峰和两位成员,与石臼街道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征求意见、讲解政策,排查出来的房屋买卖、异型房屋等矛盾问题全部建立台账,实现100%事前化解。
  在房屋测算过程中,朱纪峰带领他的团队到每家每户反复测量,力求做到最精确、最公正,既不占政府的便宜,也不让老百姓吃亏。拆迁后,社区会有一些新建门面房,将以低价租给失地农民,让他们自主创业养家糊口。正是这些暖心的细节,让社区百姓对社区充满信任,也对拆迁后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2016年6月13日早上6时,石臼街道连云港片区开始签订城中村改造协议,顺达社区的群众满怀期望,早早来到现场……
  截至当天11:30,顺达社区协议签订率达到了100%。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