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40年40人
我要投稿

“孝善书记”趟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记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

发布时间:2018-11-30 08:56:05

本报记者 王小宁
  她放弃自己年产值160万元、利润70多万元的企业,回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她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
  她将一个“烫手的山芋”村变成了县级先进村,使村集体经济由零收入,达到年收入30万元以上;
  她探索实施的“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在省市县广泛推广,以孝善之力帮村子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如今,走进她的村子,村民们无不赞叹:“她是我们村的‘闺女书记’。”她就是五莲县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
  现年49岁的张守英,在2011年,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回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各种问题,各种闹心事、繁琐事,每天接踵而来。“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以孝善之心回报群众期盼。”回想起当时的困境,张守英仍然坚定当初的选择,并始终以一颗孝善之心,挑起了村里的重担。

以孝善之力迎难干拼命干
  上任伊始,张守英就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突破口放到了修路通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只有打牢脱贫致富的硬件设施,才能破除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解决村南矿山石材外运的道路问题,张守英顶着层层压力,每天早上4、5点钟便与“两委”干部一起勘察路线,白天入户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调出了15亩地。为了筹钱,她就挨着采矿点一个一个争取矿山企业出资支持,最终通过企业出资、施工方垫资的方式筹集70余万元,在村西建成了一条运输石料的专用路,而这条路也成了村里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路。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张守英立足传统农业村实际,多方筹集资金80万元,建设了扶贫车间,加工手工煎饼、石磨面粉等健康、安全、原生态的农产品。通过村企合作方式,在村里建设了3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处,年收入2.8万元全部用于扶贫。她广辟途径,将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注入国有企业,折股量化后村集体收益也用于扶贫。
  不仅如此,借助村子紧邻3A级景区的优势,张守英又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采摘游、乡村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采摘、农家乐、商业街于一体的“红泥百花庄园”。目前,该村贫困户已发展小国光、红富士苹果100亩,茶叶120亩。

以孝善之情托起乡村“大爱”
  在张守英的心里,始终充满着孝善的阳光。当看到村里老年人,尤其是病灾户、残疾户等弱势群体,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都是难题的时候,张守英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有没有一个适合农村养老的新路子?
  “给米给面、给钱给物解决不了实际困难,他们更缺乏关爱、陪伴和照料。”张守英说。在她不断走访与探索中,一个全新的扶贫模式诞生———互助养老扶贫。该村聘请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为护理员,照顾村里失能半失能的贫困老人。“目前村里有4个护理员照顾25名老人,主要是到家里做饭、定期打扫卫生等,工资由村里出。”张守英说。这种模式效果明显,老人们实现了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护理员实现岗位送上门,脱贫不离家,很快在全县乃至全省推广开来。
  10月17日,张守英又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在进京领奖的时候,她坚持选坐夜班航班。“村里的活一天也不能耽误,白天忙完了,晚上正好可以在飞机上休息。”质朴的话语透着对村民的牵挂。
  初心不忘,为民负重前行。在她为人孝善、激情干事、一心为民的感召下,村风民风发生了嬗变,互帮互助、互相关爱在村里蔚然成风。“在农村干不图别的,村民们满意了也就是我最满意的时候。”张守英说。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