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讯(记者 殷萁涵 邢慧)
1月29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市救助管理站与市环卫处联合建立了“爱心救助 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信息联动机制。主城区1400名一线环卫工人将直接参与到活动中,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救治、早保护、早处置”。
据了解,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市救助管理站与市环卫处联合,动员并整合环卫工人力量,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人数众多、责任心强等特点,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救助信息网络,全面提升救助工作水平,确保流浪、乞讨人员不因病、冻、饿等因素发生意外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城区流浪、乞讨现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参与方案实施的包括主城区内所有路段环卫工人,具体范围是山海路以南、上海路以北、烟墩岭以东和碧海路以西等相关区域。
对于工作中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视以下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具有自我认知行为能力,身体、智力无明显缺陷的流浪、乞讨人员,应积极劝导其到所在片区救助机构接受救助;对不具有自我认知行为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智障人员,失智老人、危重病人及有暴力倾向的,可直接拨打 120或110;此外,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拨打110或救助机构24小时值班电话,也可亲自护送到相应救助机构接受救助。
据悉,2014年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60人次,流浪未成年人15人次,其中市救助站救助790人次,但因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加之救助管理机构数量少、力量不足,无法保证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救助。“发现难”便成了制约救助工作中最大瓶颈。
“市救助管理站和市环卫处建立救助信息联动机制以后,能充分缓解救助机构的现状,更好的保证城区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建立救助信息联动机制是我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