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说日照
我要投稿

莒县过门笺 变身艺术品

发布时间:2014-01-13 08:18:00

    1月 11日,在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村民来逢强(左)正在和儿子来永鑫利用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

    本报记者 陈为峰 潘一凯 摄
    1月11日,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村民来逢强正在利用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和来逢强一样,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村民史龙江也加班加点制作传统过门笺,满足节日市场和广大客户需求。
    每到冬闲时节,莒县农村很多民间艺人都有制作过门笺的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过门笺的制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和“现代化”所替代,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的人越来越少。一台机器一天能制作过门笺5000多门(一门是由不同颜色的5至6张过门笺组成),而手工制作过门笺即使全家人齐上阵一天也就制作十几门。机器制作过门笺速度快,制作成本低,很快成为春节市场上的抢手货。而手工制作过门笺,因为是功夫活,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在这项传统民俗文化行将消失的时候,莒县的几位民间艺人在刀、纸和图案的构思上下功夫,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创新地走出了一条把民俗产品变身旅游艺术品的新路子,让莒县过门笺这门老手艺焕发出了活力。价格也比过去翻了数倍,往年1元钱一门的手工制作的过门笺,今冬卖到了10元多。
    过门笺,又称挂钱、罗门笺、门吊、花纸、吊挂、吊钱、纸挂、活门钱。是春节期间贴在门楣上、窗上、水缸上等处的装饰刻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
    据了解,莒县过门笺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的民间艺人已屈指可数。

    村民来逢强(左)正在和儿子来永鑫设计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的模板。

     村民史龙江在利用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年年有余”。

    村民史龙江在利用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

     ▲ 1月10日,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村民史龙江在整理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的自制刀具。

    村民史龙江(左)和妻子白莲玲整理手工制作的传统过门笺。

     村民来逢强正在利用手工制作传统过门笺

   

编辑:周祥鹏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