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 > 日照故事
我要投稿

于红:巧手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16-03-04 09:03:33

 

 

  记者 曹钰迪 摄影报道
  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中颇具特色的门类,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莒县的剪纸艺术家们又将传统艺术与当前的文化需求相结合,使这一艺术奇葩绽放出新的光彩。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的于红是过门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从小看着父亲进行剪纸创作,耳濡目染,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艺术。由于于红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她将自己所学国画、油画的技巧运用到过门笺的制作中,在原本的创作工艺上,做了些改进,创造出“套色过门笺”。“这种过门笺是通过挖补方法制作出来的,红边套上蓝色,鱼套上红色,更能体现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于红告诉记者。
  于红设计制作的套色过门笺,色彩艳丽,贴近生活,通过情节生动逼真的古典故事,把栩栩如生、群众喜闻乐见的人物图案集于小小喜庆的过门笺中,表达了人们祝吉纳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3年,于红制作的过门笺册页包含了《莒县民间传说》《莒县过门笺》《莒州外八景》等章节,富有莒县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地推广的旅游特色文化商品。
  作为莒县文心高级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于红现在已经把过门笺的校本课程开到了高中的各个年级。从2014年开始,过门笺的校本课程每次能够招收98名学生进行过门笺制作工艺的学习。“每一级的校本课程能够招收98名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果这其中能够涌现出几名过门笺的爱好者和从业者,也算是成功了。”于红说,“现在过门笺的传承面临着市场狭窄和后继无人的境况,但是随着过门笺技术制作工艺的改变,由传统的小物件到工艺品,将来也会有更多的爱好者从事过门笺的制作,相信过门笺的传承发展会越来越好。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