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日照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工作方案》发布,提出提振消费19条具体措施,明确将深耕银发经济,聚焦演艺经济、银发经济等业态,打造一批文旅消费新空间、新场景。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3月9日,山东首趟“齐鲁之星”银发旅游专列从烟台站驶出,开启为期14天的春游踏青之旅。话题一经发布,便在网络引起热议。
银发经济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在老龄化社会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银发群体消费行为异军突起,银发旅游市场已成为文旅产业的新蓝海。纵观当前,老年旅游服务仍普遍停留在“老年旅游团”层面,对老年群体的深层心理需求缺乏系统性回应,消费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不足。要实现差异化银发旅游消费,各地文旅供给必须超越“低价观光团”模式,转向价值驱动型创新。
此次列车将车厢改造为移动的“非遗展厅”,邀请曲艺名家随车演出,并在行程中嵌入“银发摄影沙龙”“代际共游日”等社交场景。这种设计精准对接了老年群体对文化认同、情感陪伴的隐性需求,使旅行体验升级为文化体验。当文旅产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的路径,唯有以主题化破解同质化,以差异化重构情感连接,才能真正释放银发经济的深层势能。
日照山海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城市配套完善,旅居康养正逐步成为日照城市新名片。2024年,日照市政府与中国康养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旅居养老平台建设,并组织多次推介活动,吸引全国老年游客。截至2024年,已有2.9万人次老年人到日照旅居康养,预计2025年将达到4万人次。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与产品供给,不断满足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的需求,日照,正慢慢成为很多老年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当前文化IP的在地性转化成为银发旅游发展的破局关键。此次“齐鲁之星”银发旅游专列根据不同的地域设计了“胶东老渔村”等多种实景体验区,游客可参与海草房搭建、渔家号子学唱,并扫码生成“数字乡愁纪念册”,使消费黏性大大提升,此举也为多地文旅适老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
近年来,日照市通过整合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康养服务,举办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沉浸式体验活动,并结合当地非遗文化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银发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打造银发文旅消费新空间。文旅产业只有将地方文脉转化为情感消费品,使老年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传播者”,注重老年消费群体“价值共生”的情感层面,或许能打开银发消费升级的新维度。
简化版文旅APP的设计、AI数字人24小时实时解答……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提升银发旅游体验感方面,还有更多的环节需要去探索和实践。当行业不再将老年群体视为“需要照顾的群体”,而是行业“再创造”的过程,终将在银发经济浪潮中赢得先机。(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猫小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