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经山历海看日照”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在日照,我邂逅一份温暖
胡庆军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这是一座年轻而古老的城市,走在日照的城乡,刊一日比一日清爽纯净,一日比一日充满现代化的城市的激情,蓝天、碧海、白帆、绿地,在目光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滨美景。
日照的故事在N多年前就已经写下序言,那些故事记载了风雨,让那些念念不忘的情怀,扩写成委婉或者激昂的章节。如果可以,就让那些章节里加入有关生命的描素,就让那些有故事的人演绎这些章节,就让那些没有故事的人走进这些章节。
日照是一个滨海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日照被誉为“水上运动之都”与“东方太阳城”,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日照文化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东夷,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地区。早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群居于此,所以日照也被称为“亚洲最早出现的城市”。
最普通的日照人,是日照幸福生活的最直接的体验者,也是日照小康最直接的体现者。他们有的是在这块热土上土生土长,有的是慕名来到这块土地拼搏。
日照在变,如今,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超市、步行街上人流如织,全国各地的朋友慕名来日照,餐饮店内食客排队等座。消费的繁盛,折射出日照人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正如很多日照人所言,这些年来,咱日照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吃得品种越来越丰富了,穿得越来越讲究了,住得越来越宽敞了。
浪漫的海滩、激情的水上运动、清新的茶园、辽阔的海岸森林、休闲的城市生活……这一切,构成一个洋溢着海洋气息的现代滨海城市美丽而生动的画面。
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 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日照,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中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县、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日照还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据考证,《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上的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大羿陵、老祖象、东方神龙、老母庙、石鸡、石椅、石磨、日晷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遗迹。莒县凌阳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现的大量太阳纹,都充分证明日照地区东夷先民的太阳崇拜传统。
沿着历史的进程,日照每天都在变。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多年前的日照城区虽然早已不是人们流传的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景象,但城小人少,仍然显得有些冷清。那时候山东半岛沿海城市都氤氲着一股浓郁的胶东文化气息,日照在历史上长期处在莒文化和鲁文化的影响之中,地域文化更具内敛和淳朴的特质,商业文明和开拓精神较弱,厚重有余张扬不足,文化特质可以说是沿海的内地。
当改革开放面向海外的国家战略碰到日照的天然良港,日照从城市风貌到地域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40多年前,日照还只是鲁东南临沂地区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日照港的兴建,使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城成为整个鲁豫陕甘宁蒙新疆甚至中亚各国融入海洋的重要口岸。城因港而兴,日照的城市经济就如插上翅膀一样,集散大宗物资,大兴临港产业,膨胀城市规模,成为继威海之后山东半岛第四个地市级海岸城市。
日照的故事,分集点缀在日照的风景里。日照的故事,精彩在日照人的日子里。现在的日照已经建设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滨海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日照投资创业、安家置业、休闲旅游。日照作为“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伴随着日照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日照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日照人经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把一个不起眼的滨海小城打造成为一个美丽的滨海生态城区,成为远近文明的地方。今天,当你漫步在祥和的生活小区,过去那种低矮潮湿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居住舒适、生活方便的居民楼。更可喜的是小区的居民和睦相处,大家互敬互爱,邻里团结,互相关心,谱写了一曲曲文明和谐的新篇章。
站在日照的海边旁放眼望去,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行进有序,即使是老日照人,也已经再也寻不到当年的影子。由于这些年日照不断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舒适的环境越建越美,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安全快捷,一道道文明的风景线,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人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今天的日照,城市建设有品位,经济发展有活力,海洋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热烈,让人们感受到了日照这座城市强大的海洋精神。
日照有一个民俗节日叫太阳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农民把新收获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据说后来这饼越做越大,厚的就叫锅饼,薄的就叫煎饼,这就是山东大煎饼的来历。
便利、时尚、健康,这些新元素让日照人的新生活“幸福像花儿一样”。人们把这些“幸福指数”装在心头里,品着它的甘甜,回味着它的浓酽醇香。所有的幸福都源于日照人的创新创业,源于我们的勇气和智慧。
百姓的生活变化像一块平面镜,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日照在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相信在未来,日子会越来越红火。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新日照。
这些年,日照的变化不是可以用语言就描绘出来的,那些变化在我们的眼里也在我们的心上。日照是一个包容的地方,很多外乡人在这里创业。他们的普通话中有的还掺着浓浓的乡土味,文化的融合让日照成为一座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在日照,那些记忆,或许就是最初的色彩,站在明处或者暗处之间,有那么一刹那,我就隐身在日照的那些故事里面了。在日照,谁把那些故事揉进了生活,我们却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描绘我们的心情和这里的美丽。历史每天见证日照那些唯美的故事,可以扯下一片蓝天白云做纸,可以摘下一片绿色做笔,可以写下所有的心情,让日照的风做书童,让日照的幸福做线装订。把那些光阴汇聚成宽阔的大海,踏着日照四季不容的色彩,去品味日照的美,你会感到日照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所有的喧嚣,仿佛都与这里无关,日照人就这样诗一样写意地生活着。目光里,蹁跹的思绪随风起伏,此刻,我们的脚步无论如何也丈量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海水绵延着,日照在午后的阳光中柔情万种。
历史长河中,日照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来过日照,你会忘记返程的时间,因为你会发现对这里美得实在无可救药、爱的实在不能自拔。在日照,放慢脚步可以迎合古朴的风姿,谁渲染了这副水墨丹青,现代和古朴记载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残缺的美遮挡不住大气宏伟,多少遗踪在走走停停的脚步里复原,多少至情至深的故事在风中成为追忆。
在海边走走,吹吹风也不错。阳光倾泻下温暖,和流水相得益彰,眼光透过枝间的空当,洒了一地斑驳。那些小野花在走过的路边开放,也不介意没人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兀自热热闹闹、姹紫嫣红地开了一片。如果是阳春三月来日照,面对那些美景,不知多少人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海子的诗歌:“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花开也好,花落也好,日照就这样在光阴的故事里鲜活着。粗略的游览无法带走这里的图影,一次次叠加的印象,邂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思念。闭上眼睛深吸,就是那似曾相识的味道,让心虔诚地归隐在神秘的古朴中,然后任思绪飞越千古的梦回,履着唐风宋月一路迤逦而来。
日照是优美的地方,日照是一个现代而时尚的地方,日照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作者简介: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天津诗人》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散文选刊》《诗刊》、《天津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作品被收入10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散文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