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五一”期间,莒县各大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同样在莒县经济开发区的裕米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现场,1400余名建设者放弃休息,争分夺秒推进年产24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
作为国内单线规模最大的玉米深加工项目,裕米生物科技的玉米淀粉项目以多项国内领先技术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以绿色低碳为发展底色,全面突破行业能效瓶颈,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其一期工程计划于2025年5月中旬投产,当前正值建设冲刺的关键阶段。
“通过高浓度操控技术,吨淀粉蒸汽消耗从行业均值1.20—1.45降至0.9以下,电耗降低5%—10%,显著减少生产成本。”该项目施工部负责人徐波告诉记者,其超细纤维提取技术更是将商品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7%(非干基),附加值增加20%以上,同时减少蒸汽能耗,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在设备端,裕米生物科技通过精准匹配与智能化升级,构建高效协同的生产体系。淀粉精制旋流器优化后,淀粉乳蛋白超标率趋近于零,电耗再降8%;蛋白粉烘干系统集成废气再利用技术,蒸汽消耗减少20%,产品水分稳定,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创新应用乏汽多次利用技术,蒸汽能源回收率超90%,综合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30%。
在环保方面,项目环保工艺的创新同样亮眼,项目通过优化中间产物水分控制,使外排水COD值较行业降低40%,吨玉米外排水量减少20%—30%,大幅缓解企业环保压力。此外,玉米浆喷浆率达80%,色泽稳定性提升至淡黄色标准,产品附加值提升显著。
这些技术突破直接反映在关键指标上,商品综合回收率从95%升至97%,浓缩玉米浆外售量减少50%,纤维挤干水分(不加酶)由62%降至58%,多项数据刷新行业纪录。
作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项目,裕米生物科技依托“临港+技术+热源”三大核心优势,构建起强大的市场竞争壁垒。项目距日照港仅1小时车程,原料采购与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降低。
产品矩阵覆盖淀粉、功能糖、氨基酸、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及生物肥料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项目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菌种技术,创效能力增幅11%—13%,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中国华冶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生物制造联合实验室,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闭环,为持续产出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裕米生物科技正积极推进ISCC国际认证,其产品将直通欧盟市场。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更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行业树立智能化标杆。”徐波介绍。
该项目高度契合国家《粮食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类目录。一期投产后,年生产玉米淀粉105.3万吨、胚芽11.4万吨、加浆纤维18万吨、饲料低蛋白1.05万吨、饲料高蛋白8.25万吨。实现年产值43.3亿元,利税4.9亿元。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1.5万人。未来,随着500万吨生物制造产业园的全面落地,该县将形成440亿元年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的产业集群,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工业转型深度融合。
裕米生物科技的建设热潮正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跃升的缩影。以技术创新为矛,以绿色智造为盾,企业正加速奔向“全球生物制造领跑者”的目标,为粮食深加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管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