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90后“鸡官”侯建的创业日记

三代匠心孵出一枚“金蛋”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09 09:52:18

RB20250509B4,父子源侯建.jpg(特约记者 宋年升 摄)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眼下,田野已褪下嫩黄薄衫,换上一袭苍翠欲滴的锦袍。河山风景区南麓,德泰畜牧养殖基地也在绿意中焕发新的生机。

  1993年出生的侯健正穿梭在智能鸡舍间,指尖轻点手机APP,监控着40万只蛋鸡的“生活起居”。传送带载着新鲜出炉的鸡蛋奔涌而出,这些带着溯源“身份证”的“金蛋”,即将乘着物流快车,奔赴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三代传承:从竹筐到智能鸡舍的接力赛

  在日照,提起鸡蛋品牌“父子源”,相信很多市民并不陌生。而“父子源”的背后,却藏着三代人跨越半世纪的养鸡故事。

  侯健的爷爷用竹筐装着一百只鸡苗起步,在鸡粪与汗水交织的岁月里,把这份事业传给了儿子侯学明。父亲侯学明接过接力棒后,将一生心血浇筑在这片养殖场,让鸡舍从低矮棚屋变成规模化养殖基地。

  2015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侯健在南京新媒体行业打拼,对家里的鸡场避之不及:“小时候鸡场又脏又臭,我做梦都想逃离这个‘土窝’。”然而,父亲电话里疲惫的声音,最终让他在2017年踏上返乡路。推开鸡场大门的瞬间,他愣住了——— 没有刺鼻的氨气,不见满地鸡毛,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明亮的智能鸡舍,温湿度传感器闪烁着蓝光,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

  从送货员到“鸡司令”,侯健从零学起。暴雨夜他裹着雨衣巡查鸡舍,生怕雷电惊扰鸡群;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鸡的进食、产蛋数据。直到某天翻开父亲的旧柜子,一摞泛黄的笔记本跃入眼帘,相似的记录习惯,让他瞬间读懂了传承的重量。

只为一枚“安全蛋”:科技与匠心的完美碰撞

  “我们做的是‘良心买卖’,每颗蛋都要经得起检验。”侯健指着智能鸡舍说。这里的母鸡堪称“鸡中贵族”,住的是配备新风系统的“别墅”,吃的是定制营养餐,喝的是纯净水,连呼吸的空气都经过三级过滤。为了守护“安全防线”,非养殖人员需经过“消毒通道+防护服”的双重关卡,才能踏入鸡舍。

  在分拣车间,40万只鸡,一天产30万枚鸡蛋,而分拣一枚鸡蛋要经历17道工序“淬炼”:自动传输带载着鸡蛋“闯关”,红外线扫描剔除瑕疵蛋,毛刷轻柔“洗澡”,紫外线全方位杀菌,最后喷上独一无二的溯源码。这些带着“身份证”的鸡蛋,不仅能查到生产批次、鸡群信息,更承诺“零抗生素残留”。即便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15%—20%,依然供不应求。

  “2017年,我们的鸡舍还是采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经过这几年的跨越式的发展,现在那些发达国家,来咱们这学习了。有了高科技加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侯健的底气,源于全球顶尖技术的融合。鸡舍的供水、控温系统集成了13个国家的先进装备,通过工业4.0标准实现全自动化。

  曾经需要七八十人忙活的养殖工作,如今十几人就能轻松搞定,每年仅人工成本就节省300多万元。

开直营店:让鸡蛋与消费者“面对面”

  在日照街头,四家“父子源”鸡蛋直营店格外显眼。不同于追求销量的传统渠道,这里更像是侯健与消费者对话的“客厅”。“从鸡舍直达餐桌,主打新鲜安全,我要让大家亲眼看见,放心鸡蛋是怎么来的。”他笑着说。

  走进直营店,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播放着鸡场的监控画面,工作人员会拿着鸡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营养知识。虽然单店日均销售额只有几千元,远不及批发渠道,但消费者的每一条建议都被侯健视作珍宝:“有人建议推出小包装,有人希望增加儿童鸡蛋,也有人希望可以有生吃的鸡蛋,这些声音都是我们创新的方向。”

  为了让优质鸡蛋“飞入寻常百姓家”,侯健打起了“价格战”——同样品质的鸡蛋,直营店价格比市场低10%—15%。“胖东来是我的‘偶像’,他们用极致服务赢得人心,我们也要用高性价比和真诚打动消费者。我相信微利乘以时间的巨大力量,足够影响一代人或者几代人。”

  从竹筐里的一百只鸡苗,到现代化大规模养殖;从抗拒接班的“叛逆青年”,到引领行业的“新农人”,侯健在传承与创新中,用一枚枚鸡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我希望‘父子源’不仅是个品牌,更能成为一代人舌尖上的记忆。”侯健望着鸡舍外的青山,目光坚定。(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辉)


编辑:李扬
编审 :范雪梅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