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胡继龙:从桥吊司机到智慧港口的 “领航人”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04 11:17:12

胡继龙2.jpg

2024年底,山东港口日照港职工胡继龙荣登“齐鲁工匠”榜单。他凭借着近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钻研,从一名普通桥吊司机成长为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领军人物,为港口事业的发展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1997 年,大学毕业的胡继龙踏入日照港,成为第一代桥吊司机,“进入日照港算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笑着告诉记者。工作中的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钻研精神。为掌握岸桥、场桥等大型机械技术,他日夜翻阅资料,对着英文字典啃下复杂理论知识。6年时间,他从新手成长为技术能手,多次在省级和日照港级技术比赛中夺冠。因其判断、处理设备故障迅速,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 “胡一刀”。

在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后,胡继龙不满足于现状,主动投身设备技术维修工作。他深入研究,融会贯通通信、电气及机械专业技术,编制、审定 30 余万字技术规格书,完成 7 台场桥油改电项目,将每箱作业能耗成本降低 70% 以上,年节约能耗费用 400 多万元;17 台场桥电缆改造项目,也大幅提升了设备和码头作业能力 。

2016 年,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概念进入胡继龙的视野,一颗创新的种子在他心中种下。面对日照港在传统码头上改造自动化码头的诸多挑战,他没有退缩。带领团队跑遍国内外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反复研究视频资料后,创新性提出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设计建议,并亲自动手设计自动化堆场布置及工艺设置。经过 10 个月奋战,成功建成规模化、平行岸线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

此后,胡继龙带领团队向更高难度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发起冲锋。全自动化码头融合多项尖端技术,建设难度极大。日照港在原有散杂货泊位上改造,制约条件多。但胡继龙和团队毫不畏惧,他们深入调研,不断探索。最终,仅用 14 个月,就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这座码头意义非凡,首创 “顺岸布置边装卸 + 无人集卡水平运输” 工艺,打破传统垂直布置端装卸作业模式,开创了全新的码头作业模式;攻克无人集卡 “去安全员” 这一世界级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在港口行业首次落地运营;整体平均作业效率提高 15% 以上,运营人工成本年降低 1600 余万元。该码头成为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 “中国样本”,为全球港口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智”造之路。

作为技术带头人,胡继龙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精准选人,注重成员间的专业互补与文化契合;通过定期会议、多渠道交流等方式凝聚团队,建立信任;鼓励成员学习创新,组织内部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团队整体能力;注重新人培养,帮助新成员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荣获多项荣誉。

胡继龙告诉记者,未来他将继续深耕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创新领域,开展更多关键技术研究,深化智慧绿色技术应用。在职业发展上,他希望成为技术与生产的桥梁,推动港口行业技术进步。胡继龙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从业者,他用坚持和创新照亮了智慧港口的发展之路,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典范。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笑梅)

编辑:王晶
编审 :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