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热轧厂热轧作业区,机器轰鸣,热浪滚滚,一位身穿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全神贯注地操控着设备。他眼神专注,动作娴熟,因为他深知,自己手中的操作直接影响着钢材的质量与生产效率。
他就是2024年“齐鲁大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赵世龙,一位扎根钢铁生产一线十七年的“钢铁匠人”。
赵世龙出生于1986年,学的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面对高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他没有退缩,而是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潜心钻研技术。从最初的学徒工到如今的首席技能大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钢铁生产看似粗犷,实则精细到毫厘之间。”赵世龙说。在轧钢过程中,钢坯的加热温度、轧制速度、压下量等参数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为此,他每天仔细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记录生产数据,反复比对工艺参数,确保每一块钢材都能达到最优标准。
在同事们眼中,赵世龙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创新先锋。他立足岗位,针对现场难点问题,勇于创新,领衔的职工创新成果2022年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创新成果二等奖,2024年获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创新成果特等奖,市级创新成果2项,公司及厂创新成果30余项,先进性操作法12项,国家专利4项,发表论文5篇。
他带头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秉承“严细实快、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操作技能,从事于热轧带钢生产板形操作调整,在线工艺调整及质量关键点控制等工作,练就掌握热轧带钢温度目测“一眼准”和生产带钢开轧“一支稳”的绝技绝活,在山东省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竞赛技术比武中获得“技能状元”,在全国第九届、第十届热轧带钢炼钢-轧钢模拟大赛获企业组个人三等奖,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
作为山钢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日照市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山东省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世龙深知“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他发挥创新工作室平台引领示范作用,发扬“传、帮、带”技艺传承,培养高技能人才20人,10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
凭借出色的业绩,赵世龙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冶金行业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山东省冶金行业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冶金工匠、日照工匠、齐鲁工匠、齐鲁大工匠、山东省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面对荣誉,赵世龙依然保持着谦逊务实的态度:“工匠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光环,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今,赵世龙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在钢铁与火焰交织的世界里,赵世龙用十七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隋言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