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黄金海岸装卸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他以爱岗敬业、学业务、钻技术的工匠精神,为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5年,成文毕业于日照市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同年到日照市黄金海岸装卸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叉车操作工作。从此他就与机械结下不解之缘。20年来,他勤奋学习,奋力拼搏,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过人的工匠典范、技能之星,用爱岗敬业、钻研创新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刚工作时,为尽快掌握叉车作业的常识,成文把所有时间全花在学习专业知识上。一方面充实理论知识,一方面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到货场摆上标杆进行实践操作模拟练习,为了一个细小的动作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功夫不付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勤奋努力,他的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笨重的叉车在他的操纵下,变得像绣花针一样灵活。同事们都笑称,成文是叉车司机中的“状元”。
成文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专门服务于港口的装卸公司,由于港口作业的特殊性,他们日常所使用的机械工作装置并不能很好满足港口各种货物的装卸需求。在叉车专业技艺突飞猛进的同时,成文发现,设备、工艺的落后导致一线工人工作效率不高,他开始将眼光瞄准技术改造与革新。
在成文创建工作室的过程中,岚山区工会着力在技术攻关和职工技能提升上做文章,以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主要抓手,使“产改”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2016年5月1日,“成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每次在遇到需要攻关的课题后,成文便带领工作室成员实地查验、多方询问、查阅资料,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创新项目共计20余项,5项已申请国家专利。
“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我们改进的挖掘机挖斗无人清舱装置,一直用到了现在。”成文介绍,无人清舱这一改进是工作室结合港口的工作要求,装置进行改进后,在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卸船作业效率。
在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素质的同时,成文带领工作室成员钻业务、学技术,工作室成员由原来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22人。其中11人获得岚山区首席技师称号,6人获得岚山区技术能手称号,2人被授予“岚山工匠”称号,5人获日照市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得日照市技能之星称号。2021年11月,工作室还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么多年来,公司把我从一名普通的叉车司机培养成为了一名劳模,我现在在工作室中也积极进行传帮带,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练本领,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文告诉记者。
“日照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日照市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这些年,成文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所有的收获,都汇聚在七千多个日日夜夜的默默付出中。
“劳动者都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当看到自己能够完成更好的工作,能够突破自己的技术瓶颈,那么,这种辛苦会变成一种欣慰和兴奋。”成文说,他感觉做一件事要把它做好做精,这就是我对工匠的一个理解,只要干一件事,把它干好了,干精了,就是成功。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