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他们的名字,闪闪发光!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01 09:34:37

在平凡的世界里

有着无数追光的人

在时代奋进的征程中

他们从未缺席

放眼沃野千里的日照大地

有这样一群人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他们中

有人致力技术攻坚突破瓶颈

有人扎根乡村助力振兴

有人传承创新焕新手造技艺

……

他们是“劳模”、是“工匠”

他们始终以匠心筑梦、以奋斗践初心

在各行各业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image.png

在莒县,有这样一位深耕汽车维修领域的匠人,他用30年的时光,交出了一份耀眼的奋进答卷。

他叫刘兰普。30年间,刘兰普凭借着对汽车维修技术的满腔热爱与执着追求,不畏寒暑,匠心耕耘,从一名普通维修学徒成长为行业翘楚,为无数车主解决难题,为汽车维修行业树立了标杆。

“做就要做到极致,让每一位客户都能享受到全国顶尖的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一直是刘兰普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刘兰普也先后获得日照市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劳动模范、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image.png

29年前那个揣着教案走上讲台的青年或许不曾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姿态,成为日照教育改革的燃灯者——从普通教师到执掌县域教育,从重塑校园生态到领航全市教研,宋国安用“尊重”二字作犁铧,在教育的土地上耕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风景。

翻开宋国安的履历,是一串沉甸甸的印记: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得主、24项市级以上荣誉加身......但这位正高级教师最珍视的,始终是教室里跳动的思维火花。1996年初登讲台,他便在语文课本的留白处写满批注,将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与研究》化作课堂上的鲜活实践。当山东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需要编者时,他带着8部专著的研究积淀,将“学科育人”的种子播撒进全省课堂。那些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里,藏着他对教育最质朴的认知:“真正的教学,是让知识穿过生命而非停留纸面”。

image.png

在日照的阡陌间,苏日贺的名字像一粒种子,深扎进土地,又抽枝成荫。他是农民口中的“苏老师”,是同事眼里的“改革先锋”,更是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上,那个用密钥打开数智农经乡村振兴之门的“农经匠人”。

28年来,他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让“三资”监管的“日照样本”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标杆。他在田间地头和村落之间来来回回跑,群众不了解政策,他就去普及政策,坚定地维护群众利益;农民有疑问,他就去创新推广财务公开路径方法。

他说自己不过是新时代的“三农”人代表,在这片他深耕的土地上,每一位农经同志都记得:那个总在晨曦和晚霞中推开村庄大门的背影,正用最朴实的坚守,书写着新时代“农经匠人”最生动的注脚。

image.png

成文,黄金海岸装卸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他以爱岗敬业、学业务、钻技术的工匠精神,为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日照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日照市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这些年,成文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所有的收获,都汇聚在七千多个日日夜夜的默默付出中。

“劳动者都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当看到自己能够完成更好的工作,能够突破自己的技术瓶颈,那么,这种辛苦会变成一种欣慰和兴奋。”成文说,他感觉做一件事要把它做好做精,这就是他对工匠的一个理解,只要干一件事,把它干好了,干精了,就是成功。

image.png

赵世龙出生于1986年,学的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面对高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他没有退缩,而是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潜心钻研技术。从最初的学徒工到如今的首席技能大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作为山钢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日照市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山东省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世龙深知“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他发挥创新工作室平台引领示范作用,发扬“传、帮、带”技艺传承,培养高技能人才20人,10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

image.png

在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有一位扎根高炉十七载的“钢铁工匠”,他一直从事高炉炼铁工作,致力于炼铁技术研究,掌握了特大型高炉开炉和生产运行的核心技术,为炼铁技术指标的提升与改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就是高炉作业区主任杨雷。

从一名普通的一线职工,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泰山专业技能领军人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80余项,“做最好、争第一、做表率”是杨雷踏入工作岗位以后坚守的初心。

image.png

2024年底,山东港口日照港职工胡继龙荣登“齐鲁工匠”榜单。他凭借着近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钻研,从一名普通桥吊司机成长为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领军人物,为港口事业的发展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1997年,大学毕业的胡继龙踏入日照港,成为第一代桥吊司机,多次在省级和日照港级技术比赛中夺冠。

胡继龙和他的团队成功建成规模化、平行岸线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并仅用14个月,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为技术带头人,胡继龙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精准选人,注重成员间的专业互补与文化契合,注重新人培养,帮助新成员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荣获多项荣誉。

image.png

“日照市首席技师”、第六届“日照工匠”、“山东省轻工业首席技师”、第七届“齐鲁工匠”……夏波德的荣誉称号不胜枚举——这是29年扎根一线、用双手与智慧书写的传奇。 

2021年1月,他带领技术团队对蓄电池极板固化质量再次进行改良。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把极板寿命提高了20%。在改进过程中优化固化工艺步骤,将固化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52小时,不仅节约了能耗,还延长了电池的循环寿命。通过技改,每年可以节省200万余元。

从学徒到工匠,从“跟跑”到“领跑”,夏波德的29年印证了一个真理:工匠精神永不褪色。当技术革新与初心坚守交织,当个人奋斗与时代脉搏共振,这条蜕变之路,终将照亮更多人的星辰大海。

image.png

从1983拜师学艺至今,卜广云的双手与黑陶相伴了42个春秋,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这门古老技艺,用匠心守护着龙山文化的千年传承,更以创新让黑陶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彩。

作为“日照黑陶”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卜广云的肩上扛着更重的责任。这些年,卜广云荣获 “齐鲁文化之星”“山东手造工匠”“日照工匠” 等诸多荣誉,但她最看重的,是“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

如今,卜广云的工作室里,窑火依然昼夜不熄。陶轮飞转,泥土在她手中化作雏形,那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关于坚守,关于创新,更关于一个手艺人对文化的赤子之心。

“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

致敬伟大的劳动者,

点赞奋斗的你!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田文佼 陈蕾

海报设计:彭婷

编辑:王晓菡
编审 :王宗敏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