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如何让独居老人“食有所安、老有所依”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城阳街道陈楼社区创新推出“莒家亲大锅饭”助老餐项目,以党建为纽带,联动辖区企业、商户组建团队,将一餐热饭延伸为多元助老服务体系,探索出“社区搭台、企业助力、群众受益”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一餐热饭 暖胃更暖心
“章大爷,今天是五花肉炖白菜,还放了您爱吃的煎豆腐!”陈楼社区网格员郑成彦来到独居老人章立平的家门,热情地打起招呼。接过冒着热气的餐盒,73岁的章立平笑着说:“虽然孩子们不在身边,但社区的网格员是真贴心。”
这样的场景在陈楼社区已持续开展6个月。2024年底,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辖区49名独居老人中超六成存在“吃饭凑合”问题,有时儿女来送饭,也是急匆匆来急匆匆去,缺少日常陪伴,孤独感倍增。为此,社区党总支联合“合伙人”莒县好来酒店启动“莒家亲大锅饭”项目,由酒店专业厨师团队定制低盐少糖的适老餐,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配送小队,确保饭菜“从出锅到入口不超过1小时”。
“不仅要让老人吃饱,更要吃好。”好来酒店经理于怀敏介绍,餐单会根据季节调整,冬季增加炖菜暖身,夏季配备绿豆汤消暑,逢传统节日还会送上饺子、月饼等应景餐食。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送餐368人次,覆盖社区所有独居老人。
党建联建 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独居老人的餐盘里,盛着陈楼社区治理的创新智慧。“单靠社区力量难以持续,必须发动社会‘共治’。”陈楼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春丽坦言,社区通过党建联建方式,吸引企业、商户以资源、服务、技能等优势参与社区服务。
精准匹配是关键。陈楼社区对辖区134家商铺、1家医院及公益组织进行“需求—资源”双向调研:餐饮企业提供助老餐、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文具店赞助儿童公益课堂……莒县好来酒店成为首批签约“合伙人”后,其标准化餐饮服务迅速提升助老餐品质,更带动其他商户加入。辖区富乐幼儿园马园长主动为助老餐项目捐款并感慨:“家家都有老人,出一份力,也算是为孩子们做个爱老敬老的示范吧。”
这种“社区开单、合伙人接单”的模式成效显著。除助老餐外,莒县卫生健康局结对开展慢性病管理,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社区理发店参加公益市集提供义剪服务;家政公司上门为老人清理卫生。目前,“合伙人”已扩充至18家,累计筹集专项基金5694元,形成“助老、扶幼、便民”服务矩阵。
从“舌尖”到“心间”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小餐桌撬动大民生。独居老人王西兰患有高血压,如今不仅吃上营养餐,还有签约医生定期上门监测指标。“血压控制住了,社区还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日子有滋有味。”她展示着手机里保存的送餐照片说道。
项目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陈楼社区以助老餐为切入点,打造“情暖夕阳”品牌,延伸出健康讲座、防诈宣传、居家安全改造等10项服务;该社区推动商户从“利益共同体”升华为“情感共同体”。社区为参与捐款的沿街商铺挂上了”爱心商户“的牌子,居民表示更愿意去”爱心商户“消费,店主也纷纷表示:“现在老人来购物,都会主动帮他们拎重物,尽自己一点力,帮助他们所需。”
目前,陈楼社区通过资源整合将“政府主导”转化为“社会协同”。目前,该模式已在城阳街道17个社区复制,下一步将探索“时间银行”等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
一餐饭的温度,丈量着城市文明的尺度。陈楼社区用“共建共治”回应“急难愁盼”,不仅绘就了“老有颐养”的温暖图景,更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正如社区公示栏上那句朴实的承诺:“您的晚年,我们全程在线。”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管玉杰 通讯员 王远宏 马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