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
退休党员参与小区议事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暖春的山海间,满目苍翠,繁花绚丽。在山海天花园小区里,一个年轻的身影在楼宇间忙碌地穿梭,见到谁都眉眼弯弯、笑容温暖、热情招呼。
她是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卧龙山街道青岛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宁。
从初出茅庐的社区新人到居民信赖的“知心人”,朱宁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化解难题,用八年时光将青春绣进了社区的经纬线中,用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社区治理的千条线,让居民的幸福齿轮转动起来。
青春在社区绽放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基层社区不是青年人的舞台。近年来,随着我市大力推进社区干部年轻化、“一肩挑”,越来越多思路新、有闯劲、干劲足的年轻人到社区担任书记,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1989年出生的朱宁就是其中一员。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时,朱宁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午8点半,社区工作会议;9点半,要处理一下小区内电动自行车棚改造投诉问题;10点,矛盾调解座谈会;11点半,趁放学时间,去看一下居民反映的小区沿街停车问题……一天工作结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常常还剩朱宁自己,整理当天的走访记录。
“朱书记,我们小区能不能设置个外卖点?”“小朱,咱们社区的青助学小程序到底怎么用啊?”面对居民五花八门的问题,朱宁总是耐心解答、事必躬亲。这种全天候的工作状态,已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八年的社区工作,让这位“85后”女书记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但她身上的青春活力依然感染着周围的人。朱宁善于将年轻人的创新思维融入传统社区工作,她领办的“社区邻里节”“公益市集””“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又注入了时尚活力的元素,2024年以来共计开展活动38场,吸引居民参与2000余人次。
社区管家的“金点子”
朱宁所在的青岛路社区成立于2013年6月。社区现有11个生活小区(其中4个村居回迁小区),居民楼142栋,常住户数3235户。这里9800人的日常琐事构成了朱宁工作的全部内容。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单元,刚上任时,朱宁便意识到:社区治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俯下身去实干。
入户走访成为朱宁打开工作局面的“第一把钥匙”。她发现社区中“一老一小”问题尤为突出——陪读家庭占比高达55%,老年人约占5%。怎么服务好这“一老一小”成为社区的重点课题。朱宁没有停留在数据表面,而是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倾听居民心声。一位单亲陪读母亲的倾诉让她印象深刻:“朱书记,孩子面临高考,情绪不稳定,这让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这句话刺痛了朱宁的心,也让她找到了服务切入点。
很快,一支名为“小齿轮”的志愿服务队在朱宁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这支队伍如同精密的齿轮系统,将社区资源与居民需求精准咬合:为独居老人提供定期探访,为学生开设课后辅导,为陪读家长组织心理咨询、营养膳食、整理收纳等特色课程。
针对社区一半以上为陪读群体的居住特点,朱宁带领“小齿轮”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居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温暖陪读”课程,并开展青少年服务进小区系列活动。在辖区小区内开展以假期安全保护、家庭教育指导、特殊群体帮扶、青少年安全保护、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心理健康、生命健康、社区生活等层面给予青少年支持和帮助,丰富了老年人知识储备。联合高级心理讲师褚伟开设心理讲座课程,累计开展11场线上、36场线下心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6000人左右。针对学生心理问题,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面入手,开设了“合理搭配营养膳食”“家庭教育专场答疑会”“‘教练式’家长有效沟通”课程,解决了大部分家长在生活中担心的问题。此外,青岛路社区还有一部分陪读家庭属于租房用户,面临退租搬家、房间整理等问题,针对此特点,社区邀请了整理技师,开设了“整理师培训课”,让家庭能够有条理、有计划、有技术地面对“断舍离”。
除此之外,朱宁还利用社区原有资源,增设了科普宣传活动室,共计开展航天科普宣传活动7次,参加的学生200余人。并整合社区功能室,在社区图书室内开设了中高考学生自习室,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自习空间。
朱宁特别注重活动的实用性,她常说:“说十句漂亮话,不如干一件实在事。”这种务实作风让“小齿轮”迅速转动起来,带动了社区治理的“大齿轮”。
“红色议事厅”里的治理智慧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句形容社区工作的话,朱宁体会尤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事务,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了“网格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协同共治机制,将社区治理从党总支的“独角戏”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的“大合唱”。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朱宁对社区治理痛点的深刻洞察。她发现,物业服务矛盾是影响社区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她推动社区所辖生活小区全部组建业主委员会,通过单独组建、网格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将522名党员划分到7个小区工作网格内和楼栋、单元中,在楼栋里亮身份、做表率。对楼栋内在职党员定岗“红色邻里管家”;业委会成为监督物业的有效载体,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而“红色议事厅”是朱宁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这个由退休党员、居民代表、物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共商共议平台,成为解决社区难题的“智库”。在这里,不同利益主体可以平等对话,共同寻找最优解。朱宁擅长引导讨论,她总能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化解对立情绪,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2024年旅游旺季,观澜公寓近800间民宿面临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游客投诉、退单,经营户苦不堪言。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朱宁迅速启动协同共治机制,将经营户代表、物业负责人以及水务集团、司法所、派出所、住建局等部门聚集到“红色议事厅”。在她的协调下,各方坦诚沟通,很快达成共识:增表加压、更换阀门、安抚游客……一系列措施在短短几天内落实到位,既保障了经营户利益,又维护了旅游城市形象。这场危机的高效化解,成为社区多元共治的典范案例。
在朱宁的带领下,青岛路社区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共治为路径,以精准服务为抓手。这套模式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实际问题,更培养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正如朱宁所说:“社区治理不是替居民做决定,而是教会居民如何共同做决定。”这种赋权于民的治理理念,让青岛路社区的和谐根基越扎越深。
“居民的幸福感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朱宁坚守基层的信念源泉。在她看来,社区书记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每天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解决的却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这种“小事不小”的工作性质,让朱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在青岛路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朱宁留下的不仅是工作的足迹,更是一颗赤子之心。站在社区发展的新起点上,朱宁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更深理解:“青春逐梦,不负期待。我将更加努力当好居民群众的‘知心人’,让社区成为居民放心、安心的家园。”这位年轻的社区书记用八年的坚守证明: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所处的位置,而在于前进的方向;社区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轰轰烈烈的政绩,而在于点点滴滴的改变。(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