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院线电影《一台好戏》即将于12月20日公映,该片取材于日照农村地区,由国家一级演员李晓波主演,秦一书导演,多位全国知名影视演员及本地戏曲演员参加了演出。
《一台好戏》不仅是一部关于戏曲的电影,更是一封写给家乡、写给传统文化的情书。
戏曲之难:庄户剧团的坚守与挣扎
在山东的广袤大地上,吕剧作为地方戏曲的代表,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庄户剧团,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导演秦一书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亲眼见证了这份困境。“我记得去了莒县夏庄镇的一个剧团,团长已经八十多岁,团里最年轻的演员也已年过六旬。”秦一书感慨地说,“他们热爱戏曲,难在如何坚持下去。”
《一台好戏》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以农村小戏班艰难生存为线索,展现了一代农村艺人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坚守和追求,侧面反映了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和前景。剧中,百年小戏班莲山庄户剧团快要倒闭了,团长老胡带领搭档们给蒋记牛肉馆开业唱大戏,因为缺少服装,六子偷了老娘的寿衣做戏服,搅了蒋老板的兴致,几个月来好不容易得到的唱戏机会夭折。
老胡带领剧团经历多重商演失败,最终绝唱散伙。但他仍然心中戏火不灭又绝处逢生,最终剧团曲目列入乡村文化振兴县非遗名录,得到保护和传承。接下来剧团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乡村文化新气象,更好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台好戏》视角独特,表达深情,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戏曲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家乡、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传承的电影。
其实,在庄户剧团中,不乏像胡团长这样的老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戏比天大”的精神。
电影之梦:用镜头记录与传承
“我想通过《一台好戏》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他们的现状,感受到他们的热爱与坚持,为这些庄户剧团带来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该片导演秦一书说,“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努力让这些剧团得以存活下去,让它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然而,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并非易事。首先,演员的选择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专业的影视演员虽然演技出众,但对戏曲却往往一窍不通;而戏曲演员虽然唱腔身段俱佳,却难以适应影视表演的要求。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演员阵容,秦一书和团队费尽了心思,最终决定采用“混搭”的方式,既有影视演员的专业演绎,也有戏曲演员的精彩亮相。这种创新的尝试,不仅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看点,也巧妙地融合了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戏中扮演神婆的张红岩是日照人,她热爱戏曲,长期跟着庄户剧团演出的她深知庄户剧团坚守的不易,也更理解秦一书导演拍这部剧的初心,虽然戏早已经杀青,但张红岩对秦一书在拍摄过程中的严格与细致仍是记忆尤深,“最难忘的一个场景是剧团正在台上演戏,大雨倾盆而下的镜头。”张红岩说,导演非常认真地想把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地表达出来,“拍摄当天没有下雨,拍摄洒水淋雨场景是在五莲山水集团支持下完成的,演员站在台上,车上的水要一遍一遍喷过来,从头浇到脚。演员们拍完直接捂着被子上了车。”
在《一台好戏》的尾声,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剧团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着汗水与泪水,用精湛的技艺和满腔的热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家乡之情:日照元素的巧妙融入
除了对戏曲的深情厚谊,秦一书还怀揣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作为一个地道的日照人,他始终想着如何通过自己的电影,将日照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展现给全国人民。
在《一台好戏》的拍摄过程中,秦一书和团队特意选择了九仙山风景区的胡林村作为取景地,不仅让电影更加具有地域特色,也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日照的独特魅力。
“我一直都想在日照拍摄电影,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乡。《一台好戏》的拍摄,五莲山水旅游集团、五莲爱樱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秦一书说。
秦一书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家乡日照的元素。2012年,作为电影《人活一张脸》的总导演,出于“私心”,尽管电影人物原型是在外省,当地政府也给出了优厚的拍摄条件,但秦一书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回日照进行拍摄,把日照的元素、标志性建筑符号都容纳到他的电影当中去。
2012年是秦一书带领团队从北京到日照拍摄电影的开端,而电影《人活一张脸》也成为日照本土出品的第一部电影。
2013年,他注册成立了日照光影国际电影有限公司,将自己的电影深深打上了“日照出品”的印记。
回到日照后,秦一书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也不遗余力地去挖掘带有地域特色的日照本土文化。“我觉得作为一个日照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宣传和推广我的家乡。”秦一书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日照,感受它的美丽和魅力。”
事实上,秦一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的电影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成功地将日照的美名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文化之责:光影中的传承与创新
秦一书对吕剧、茂腔等地方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专注于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和传承传统戏剧。
这些年,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领整个团队,在日照先后导演拍摄了《家长理不短》《就要嫁给你》《借娘》《花石村的笑声》等吕剧、茂腔电影。其中多部影片荣获国家电影精品工程、山东文化创新奖、泰山文艺奖、日照文艺奖等,在全国的新农村院线和区域院线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吕剧电影《家长理不短》,在2015年春节档,从40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新农村院线市场的全国冠军影片。自从他拍摄吕剧电影后,也引发了更多的影视公司开始拍摄吕剧影片,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山东吕剧的发展。
此外,他与五莲县山前茂腔艺术团合作,拍摄了电影《花石村的笑声》,首次将五莲茂腔搬上银幕。
秦一书经常到日照地方戏剧团去学习,了解情况,和五莲县山前茂腔艺术团创办人董彦平、团长孙淑菊,还有当地知名编剧张玉贞成了好朋友。
“他很会讲故事,而且能够把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到电影当中去。”很多人提到秦一书,都如此评价。
20多年的影视生涯,秦一书通过一部部作品,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家乡情、电影梦,同时也影响着身边的人来宣传家乡,推介日照。作为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他组织了很多影视类的培训活动、影视沙龙,着力于培养更多的影视专业人才,以此助推日照影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些年,他所走过的影视之路,也被编入了“日照文化志”丛书当中。此外,作为民进会员、市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他撰写了多篇关于推动日照市影视产业及社情民意的优秀提案,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相关链接:
秦一书(原名秦绪坤),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日照市政协委员、日照光影国际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日照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兼自由职业分会会长、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隋言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