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
日照市文旅资源丰富,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今年,我市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均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五一”假期,我市名列百度发布的“五一热门旅游城市榜”第十位。前三季度,全市23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1 0 1 . 9 % 、101.5%,远超预期。
旅游兴、百业旺。今年,省、市先后召开了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会议。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目标,明确提出“在全域化提升、全时化供给、全业态融合、全场景创新、全矩阵营销上再加力”的工作要求,作出了“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秩序规范、服务质量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四大攻坚战任务部署。制定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5大行动、25项任务,为文旅产业发展理清了工作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顺应新形势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市委作出重要部署,由市政协牵头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对此,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有解思维”,围绕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认真思考研究,主动对标先进,直面短板弱项,创新思路举措,以更高标杆、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动日照文旅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文旅产业正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高端酒店、精品民宿特色鲜明,一批定位精准的文旅产业项目建成启用,海洋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婚恋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旅游环境持续优化,日照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怎样破解“一流的资源,三流的效益”的问题?
如何让游客“能消费、愿消费”,实现流量变现?
我市的文旅产业大项目的带动和支撑力强不强?
……
12月1日,市政协召开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协商座谈会,委员和界别群众围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并与相关部门交流互动,进一步汇聚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蓄力赋能。
用好流量密码 引领文旅产业“强”起来
一组可观的“流量”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23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467.4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在抖音发布的2023暑期文旅数据报告中,日照位居小众热门旅游城市榜单第4名。
流量意味着人气,对日照旅游而言,热度高、人气旺是好事。市政协委员、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尹德满在发言中表示:“推动文旅发展,不能只有流量,更要靠内涵‘圈粉’,应深化在红色和历史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实现文旅搭台、经济唱戏,吸引更多的人在日照投资,更多的项目在日照落地,更多的游客来日照游玩。”
他建议,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红、绿、古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红”感人、以“绿”留人、以“古”引人,将各景区、展馆串珠成链,整体打造,增强产业间的横向渗透,形成叠加吸引力,发挥整体优势,策划一批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包装一批全市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和研学线路,变孤景为群景,变纯旅游为研学游。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努力开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但还存在山海联动格局需突破、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需加力、‘全要素’文旅融合需加深等不足。”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五莲县副县长李宗臣直言不讳。
他表示,应对构建的山海联动格局进行系统规划,对现有条件、制度进行大破大立,打通山海之间联动的隔阂和阻碍;聚焦综合性产品打造,优中选优打造推出连接各区县的滨海山岳、研学体验、摩旅自驾等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和网红打卡地;沿旅游路与沭河公园、莒国古城等夜经济活跃的点相映成辉,让山海的热情与莒文化的厚重碰撞出现代文明的火花。
把游客吸引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更多的“打卡者”变为“消费者”,把“客流量”变为“消费力”。委员们提出,文旅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优质旅游项目和精品景区景点作支撑。
一方面,强化项目带动,瞄准“国字号”、500强,招引一批产业能级高、牵引性强的精品文旅项目,用大项目、好项目为日照文旅产业聚力赋能;另一方面,做靓精品景区,推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平口、天台山、浮来山、五莲山等景区提档升级,做精做优“齐鲁风情5号路”“海滨山岳行”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东夷小镇、“星岛蓝碳计划”、“那·山海记忆集”等提档升级,打造城市颜值担当。
“山海天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星岛蓝碳计划’、海悦大酒店、华贸梧桐里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丰富了旅游业态。同时,沿海民俗村转型升级后,精品民宿、夜市街区、研学、婚庆等旅游业态实现了‘从有到优’转型。接下来,我们还将全力抓好旅游重大项目招引建设,统筹推进民俗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打造夜游项目,破解海滨旅游‘冬冷’局面。”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
巧打特色品牌 推动文旅产业“旺”起来
“阳光、海岸、金沙滩”就是日照的核心资源。如何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答案:打好“本土牌”“特色牌”,彰显日照独有的个性和魅力,让游客在日照看得赏心、玩得爽快、住得舒适、吃得过瘾、游得安全。
“‘阳光海岸·活力日照’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会秘书长赵英华表示,“应推动海上旅游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本土文旅企业做大做强,聚力培育上市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构建产业集群,坚持推进民俗、海洋、地方特色文化等挖掘阐发和保护传承,推出海洋文化节庆活动、海洋旅游文创产品,打造海洋文化深度体验地,推动体育同海洋旅游的融合,积极举办帆船、帆板、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运动赛事,打造海洋旅游健身业态。”
观海上日出,去赶海拾贝,探古城遗址,与文物对话……如今,丰富多彩的研学游、团建游成为了旅游新热潮。市政协常委、民建日照总支部副主委、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王增军建议,重视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以打造全国示范级研学旅行目的地为目标,以位于河山镇的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研学基地营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建设,加强具有日照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如太阳文化、海洋文化,更好地将研学旅行突出日照特色,打造“日照模式”。
民宿作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正成为旅游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第十届全国民宿发展大会将在日照举办。
“我市的特色产业完全可以和民宿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民宿,比如打造五莲的樱桃民宿、陈疃的蓝莓民宿,以及茶旅民宿、渔家乐民宿集群等,形成特色民宿吸纳游客,提升民宿的差异化发展。”市政协常委、日照御海湾茶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怀诺说。
他提到,日照文化底蕴丰厚,有海曲汉文化、龙山文化、东夷文化、盐文化和海洋文化及渔民文化等,都可以和民宿融合赋予民宿文化灵魂,发挥文化优势打造民宿品牌。
“日出元素——‘在太阳最先照射的地方向她求婚’‘和最爱的人一起看日出’;绿茶元素——和爱人采茶、制茶;黑陶元素——‘陶你欢喜’‘黑陶婚礼伴手礼’;民宿——婚恋主题康养项目,以婚恋为主题,诠释爱、创造爱、守护爱……”界别群众,日照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会长李国庆表示,可以瞄准婚恋文化,为城市旅游赋能。
婚恋+旅游、婚恋+打卡、婚恋+住宿、婚恋+婚庆、婚恋+手创……他表示,可以由婚恋文化延展幸福产业,策划婚恋文化节,培育特色潜力业态,打通婚恋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激活夜间经济,培育日照美食品牌,让远方的客人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委员们还表示,应推进海洋“夜地标”,尤其是要抓住“年轻人”这个最活跃群体,推出海洋音乐节、文化演艺、篝火晚会、户外电影院、灯光秀等消费内容,打造更多特色消费场景,大力宣推日照“地道本帮菜”,叫响“正宗日照味道”,吸引更多的游客爱上日照。
做足营销文章 促进文旅产业“活”起来
文旅产业是“注意力经济”。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网红。旅游城市亦是如此,都有成为网红城市的可能。
让“关注度”变发展动力,是日照作为海滨旅游城市,值得深思的问题。
委员们建议,应把文旅营销与经营城市、产业招商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加大与专业旅游网站、相关媒体、高端旅游策划营销机构、知名旅行社的战略合作,以旅游营销提高日照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军则建议,依托乔家墩子改造后现有格局,围绕“骑行”“音乐”“单车”“背包”“穷游”“汽摩”“沂蒙画派”等不同旅行客群,政府引导建造平台,发挥不同组织单元的优势,组织当地社区、相关俱乐部或协会、文旅企业合作,营建可游、可体验的旅游社区,并逐步成为大众游客重要的旅游吸引地。
事实上,文旅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旅游旺季大量游客的到来,不仅是对我市旅游环境的考验,更是对我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从今年游客反映来看,日照沿海部分开放景区存在脏乱差现象,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吴军表示,“建议从市级层面,统筹阳光海岸的管理、运营和经营,统筹旅游业态的提升,编制《日照市阳光海岸旅游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为日照核心景区发展确定战略方向和高效运营管理体系。”
日照城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景区游线,缓解交通压力,今年新投入12辆电瓶车运营滨湖线及滨海线,运营3个月收入158万元,下一步还将完成景区公厕改造及老旧配电设施设备更新维护,推进万平口商业区消防设施更新,提升木栈道、景区导视系统,加快更新灯塔、世帆赛基地防护栏,完成世帆赛基地码头提升,推动旅游设施、产品、服务全面提档升级。
“我们计划委托专业机构针对我市海上客运靠泊站点情况,研究出台地方标准,明确各类经营站点需要具备的安全及服务设施,并同日照海事局对接,研究在《日照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中增加规范站点相关内容,从停靠站点选址、建设标准、运营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港口外客运船舶停靠站点的具体要求,以满足滨海游船旅游项目需求。”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回应。
人人都是城市的形象大使,人人都是全域旅游推介官。委员们还建议,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行业自律,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制定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的系列措施,对涉旅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营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振兴文旅产业正当时。思想碰撞中聚共识,委员们纷纷表示,让日照旅游“出圈”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要持续“红”下去,不能简单追求眼球经济,而是要举全市之力在知名度、舒适度、美誉度上做文章,延伸整个城市的服务链条,不断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才能使日照文旅产业迈向内涵式发展的升级版。(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通讯员 唐洁 孙克芳)
评论
聚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顾法高
文旅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引领下的文旅产业,正在成为“市场需求的宠儿、经济发展的骄子、资本追逐的对象”。因此,加快日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要抢抓机遇促发展。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已步入快速转型升级阶段,文化旅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要结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分析我市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短板,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突出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度,让符合日照实际的文旅项目尽快落实落地。
要优化文旅产业资源配置。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发展理念,有序突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限性,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共通性,相互汲取精髓,促进文旅业态融合、产品融合与市场主体融合,有效延伸文旅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韧性。
要不断满足文旅产业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需求的不断升级,文旅产业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化特点。要顺应大众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变化,以特色化、精品化为目标,探索推出更多定制式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要以创意制胜,强化策划设计,丰富业态场景,创新营销引流,用好移动端平台,形成传播热点,把我市特色资源、优质文旅产品推介出去,提高日照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叫好又叫座”的良好效果。
市政协牵头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是市委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市委有要求、政协有行动,市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脉丰富、信息密集等优势,持续擦亮“阳光协商”工作品牌,深入开展“到界别群众中去”实践活动,围绕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难事,建言资政、担当作为,为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政协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