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让红色 经济“活”起来,莒县小店镇——

挖掘红色资源 赓续革命薪火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3-26 08:53:54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在莒县横山深处,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小店镇前横山村。当年,正是靠这个村落燃起了小店镇乃至整个莒县的革命薪火,黎玉、徐向前、罗荣桓、萧华、李振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踏上这片热土。

  小店镇是莒县东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在抗击日寇侵略的烽火年代素有“鲁东南小延安”之美誉,是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老区,鲁东南特委、滨海区情报站旧址、战俘改造营、“横山母亲”旧址、大众日报社转运站旧址等,都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中淬炼而成。

  如今,这个红色革命老区焕然一新,沿途树木连绵,村中小桥流水,处处安静而美丽。村民依山而居,种植绿芦笋、苹果、草莓、油桃、大樱桃等;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游客们学习、旅游的打卡点,汇成了一幅绿水青山的和美画卷。

印记·红色精神的扎根

  桃花涧村曾是滨海抗日根据地兵工厂所在地,革命时代,威名远扬,著名的徐工集团最开始就诞生于此。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成立了滨海、鲁南、胶东、鲁中、清河、冀鲁边等抗日根据地。作为新成立的地方武装部队,武器更是奇缺,解决部队的武装弹药供应,成为当时十分迫切的问题。

  据介绍,横山兵工厂初期既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少设备和材料,完全是白手起家。为抗击日寇,打铁匠、修锅匠、做鞭炮的师傅带着工具、设备纷纷加入兵工生产中来,兵工战士凭借聪明才智和吃苦拼搏的精神,采用土洋结合、先易后难、先仿制后生产等灵活办法,最终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和机械加工设备,为支援前线作出很大贡献。

  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横山人民兵工孕育出的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根植横山儿女心中。

  人民兵工从生产简单的地雷、土枪、手榴弹,发展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型主战坦克、精确制导导弹和远程压制的火箭炮群;从手工作坊,到国家级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等重要产业基地;从早期的仿制仿研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制造技术——中国的武器装备不再受制于人,实现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

延续·红色资源的挖掘

  移步莒县小店镇文体中心,宽敞明亮的四大展区和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映入眼帘。整个展区通过实物沙盘模型结合声光电系统、多媒体系统、多媒体演示软件等多种形式,展现“红色小店”的文化底蕴,打造了一个集群众文体活动、党性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各个展区墙壁上绘有墙画,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到现在涌现出的革命先烈、时代楷模等。

  为更好地保护展示红色文化,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小店镇党委、政府编纂了《横山岁月》一书,详实地记录了红色革命史料。2017年,小店镇投资1300万元建设横山岁月红色展馆,打造成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我闲下来喜欢到这里,沿着横山岁月展厅边走边看,能学到很多党史知识,了解红色文化。”小店镇文体站助理王金年经常在这里打卡。

  步入各个展区,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播阵地令人眼前一亮。小店镇文体中心作为镇文化展馆、党性教育基地,是该镇实施文化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场所,自开放以来,党员和村民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小店镇的红色文化,接受党性教育,让红色精神在这里传承。

  小店镇文体中心的“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让参观者兴趣盎然。王金年告诉记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小店镇为了让党员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红色教育,建立小店镇文体中心,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传承·和平年代的坚守

  “横山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他们参加革命,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舍生忘死救治伤员,不遗余力抚育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他们就是抱着这种觉悟,去践行党的使命。”

  站在桃花涧红色教育研学基地,解说员不用看着演讲稿,就能将听众带回革命年代,去回顾那段红色历史。

  王金年也熟稔这段历史,是因为他自愿参与小店镇党史挖掘和宣传工作已将近10年。正是在他和村民的努力下,小店镇才开辟专门场地、增加陈列展示,成为革命遗址。

  这也成为小店镇传承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的生动实践。

  而今,在小店镇,活跃着一群像王金年一样,致力丰富地方党史的党员群众。他们主动挖掘地方党史、保护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教育,坚守在红色资源挖掘的道路上,让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在这里永不磨灭、生生不息。

  于是,他们分头去档案馆、图书馆翻阅史料。最终,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挖掘出在这里发生的红色故事。

  比如,鲁东南特委、滨海区情报站旧址、战俘改造营、“横山母亲”等12处旧址,该镇将这些红色资源、原生态地理环境和闲置的古村老屋充分融合利用,全力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价值,将桃花涧自然村打造成为一个集“红色文化+民俗体验+环境体验”为主的研学教育基地,成为“红色美丽村庄”最美的风景。

  如今,小店镇仍然没有丢弃在斗争中培养起来的革命精神,开展红色载体打造、红色景点创建、红心党性锤炼、红色文化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让红色经济“活”起来。

  未来·红色发展的引领

  翻开《小店镇志》一书,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从1996年至今的征兵情况。

  据介绍,自征兵工作启动以来,小店镇广大青年踊跃报名,经过报名、体检、政治考核等环节,约2千人预定新兵脱颖而出。“其中,民兵比例达到10%,我们综合分析,小店镇兵源数量持续提升。”省委组织部聘百名党史宣讲员宋成泰介绍。

  “红色文化的打造也营造了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了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热情,成为了小店镇输送优质兵源的精神动力。”宋成泰谈起红色文化对征兵的影响时,嘴角上扬。

  不止如此,红色文化还带来了经济发展。

  小店镇以横山文化为首的18处红色故事、2万多件陈列品,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借着红色旅游的势头,种上苹果树,发展绿竹笋,捧上“聚宝盆”。

  “目前,我们镇前横山村的苹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辐射周边20多个村庄,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带领村民致富,绿竹笋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万亩。”小店镇党委书记刘慧敏说,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旅游,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

  小店镇以“红”字引路,将绿竹笋、红色资源、党建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农村党建+绿色产业+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

  另外,小店镇深入挖掘绿竹笋种植、红色文化等内涵,打造景区、集镇、乡村三位一体的红色文旅集聚区,形成了“初心红”“生态绿”两条特色主题发展线路。

  保护是用好红色资源的基础。小店镇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旅游产品、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等多方位优势,继续立足本土红色文化精髓,从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全链条发力,打造用活现有红色资源,深挖盘活潜在可塑红色资源,为革命老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探路先行。

  在赓续红色“根”与“魂”、拉伸强村“产”与“链”、铺就为民“路”与“桥”上下功夫,2022年8月,小店镇编制了《红色横山》。经过几年发展,小店镇不断擦亮“红色小店”名片。

  未来,小店镇正积极融入各种红色旅游建设,继续挖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红色乡村旅游,走一条“红带绿、绿衬红”的乡村振兴新路。(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庆江 王霞

编辑:彭婷
审核:师玉梅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