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在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一声号令,国家救灾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地面,身着迷彩服的人民子弟兵,身着橙红色服装的消防官兵,身着白色隔离衣的医护人员,工程机械队……快速奔赴灾区;空中,军用飞机紧急救援。
在各路救援大军中,有一支脸色黢黑穿着田间劳作衣服的小小救援队:一辆农用三轮车,10位农民。他们星夜兼程,奔波四天三夜,从山东日照的莒县,行程3000多公里,赶往四川地震灾区救灾。这支救援队的名字叫“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
就是这支毫不起眼的救援队,其壮举经各大媒体披露后,便立刻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感动了整个中国,他们甚至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的救援队”。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刘中明、刘光波、刘中富、刘中亭、刘中彩、刘守华、刘守秋、刘守欣、刘守贵、刘光瑞。
勇赴灾难,大义之举。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中国农民的骄傲!
汶川紧急,灾情就是命令——
“走!走!到地震灾区救人去!”
5月12日晚,刘中明打开电视机,顿时泪流满面。
“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四川会发生那样大的地震!从电视上看到四川灾区的情况,大家都流了泪。我们是农民,没有钱,但我们有的是力气,就想赶快到灾区去救人!”农民救援队队长刘中明这样说。
“我是‘碰’上的。吃完饭我出来转转,遇到他们在给农用三轮车扎篷子。知道要到灾区救人,我也想去。”年龄最小的刘守欣,怕家里人不同意,没有跟家人打招呼,撇下妻子和刚刚三个多月大的孩子,就上了车。
刘中亭既是农民志愿队的一员,又是农用三轮车的主人。农用三轮车那是他家最值钱的家当、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地震发生后,到四川的火车停运了。而乘坐飞机,或者雇车去四川,对10位农民志愿者来说都不现实。他们总共才凑了3000元钱,在购买了38件矿泉水、50箱方便面和50公斤山东煎饼后,剩下的钱仅仅能够维持一路上的加油费用。
出发之前,他们给车蒙上了厚厚的蓝色油布,里面放上被褥和食品。车厢很小,只有宽2米,长3米,他们称这是自制“卧铺车”。刘中明还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在一块红布上写下了“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几个大字,贴在车身上。
今天询问10位莒县农民志愿者为什么能够勇敢地去救援灾区,他们却要求采访更多的幕后英雄。
在东皂湖村,本来打算与10位农民志愿者一同去支援四川灾区的还有刘光军等人。由于农用三轮车坐不下这么多人,他们只好留在家里。但是他们默默承担起了10位农民志愿者家中的农活……
刘中富是10位农民志愿者中学历最高的一个。他说:“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村里的老少爷们一直都帮助我们,可以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日照是革命老区,父辈祖辈都参加过独轮车支前。所以,我跟母亲说,我要去灾区救人。母亲说,去救人,行!”
刘中富还告诉我们一件事:他的妹妹上学时没钱交学费,有位好心人资助了她好多年。但是到现在,他也没有找到那位好心人。
一位乡亲说,农民志愿者中的刘守贵,多年前就在危险的机井中救过他的性命……
日照是革命老区,也是一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热土,有着辉煌的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先后有6300多名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道路难行,难不倒救灾一片心—— “快!快!早到一分钟,就多一份希望!”
到四川怎么走?
10位农民都不清楚,临行时他们大致测算了一下莒县到四川的距离。刘中明拿出一根线,一端固定在山东莒县,一端固定在四川成都。“25厘米。一厘米表示60公里,一共1500公里。不算远,走!”
但事实远没有他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农用三轮车一路颠簸到了西安,光在西安城就转了3个小时,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高速公路入口处。但三轮车不允许上高速。高大绵长的秦岭横亘在面前,用三轮车由国道翻越秦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10位农民志愿者一下子着了急。
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捶胸顿足、急着到灾区救人的急迫心情,就告诉了他们秦岭西线的行进路线。虽然这条路要比其他道路远500公里,但毕竟能走。他们来不及道谢,立刻奔上了秦岭西线。
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悬崖,10位农民从未走过这样的道路。刘中明说:“晚上的时候,看不到悬崖有多深,感觉还好一些。到了白天,大家小心翼翼,惟恐摔下去。”
农用三轮车长途行驶的性能差距也在此时暴露无遗。
在盘山路上,刹车片一次次面临着失灵的危险。他们不得不一次次下车,给刹车片浇水降温……
在我们看到的农民志愿者翻越秦岭的照片上,年龄最大的、今年60岁的志愿者刘光瑞总是蹲在地上。采访他的时候,刘光瑞不好意思地说:“农用三轮车太颠簸了,每到他们给刹车片降温的时候,我就下车蹲一会儿,歇一歇。”
就这样,原计划两天的路程,他们日夜兼程,走了四天三夜,终于来到了绵阳灾区。
连续作战不下火线——
“干!干!多搭一顶帐篷,就多为一户灾民遮风挡雨!”
在随后的日子里,10位农民志愿者就一直留在安县黄土镇救助站。因为黄土镇地势比较平整,北川灾区的群众大部分要被安置在这里。刚到救助站的时候,站点已被推成平地,几乎空无一物。而震后,接连下起了雨,灾区群众需要马上安置进来。搭建帐篷成为救助站首要的问题。
10位农民从未见过帐篷,更不知道帐篷该怎样搭起来。“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那些铁棒棒该怎样插起来。我们10个人一起上阵,找了一张图纸比照着,搭了拆,拆了再搭,一顶帐篷足足搭了40分钟”,刘守欣介绍说,“后来,大家学会了,搭的速度就快了。10个人分两个小组,一顶帐篷用八九分钟就搭起来了。” 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搭好了200多顶帐篷。一顶顶蓝色的帐篷连在一起,救助站成了形。接着,他们在帐篷里铺砖、铺水管,建厕所,一刻也没有闲着。
第一批入住的群众中,许多人都失去了亲人。他们情绪低落,经常一天到晚坐在帐篷里发呆。看到这样的情景,10位农民志愿者非常心痛。他们在忙碌之余,常常过去陪陪伤痛者。“有时,我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默默地陪他们坐一会儿。”
山东人喜欢早晚喝热粥。10位农民志愿者不仅如此,而且他们在家中从来都习惯喝热水。到灾区后,他们把所带的物资全部捐给了灾区群众,自己只吃带的山东煎饼。四川温度较高,天又潮湿,没有几天,煎饼就发霉了。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干吃救助站提供的方便面,喝矿泉水。
救助点上有位当地的农民,每天都用自己的煤气烧一些热水,让10位农民志愿者去把方便面泡一下。可是,他们只去了一次。当发现这位农民也没有多少煤气可用,而且还有许多受灾群众等热水喝时,他们再也没有去喝过一次热水。
尽管10位农民志愿者搭建起的300多顶帐篷,在救助站汇成一片蓝色的帐篷海洋,足以容纳3000多人,但他们自己却仍旧住在狭窄的农用三轮车上。
灾区的人民被他们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打动了,一些情绪低落的群众也从帐篷里走出来,站在志愿者队伍中。
在完成黄土镇救助站的工作任务后,他们又紧张地投入到北川永安镇安置点,搭帐篷、挖排水沟。
同在黄土镇安置点做志愿者的谢伟这样评价10位农民兄弟:“他们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晓得干活,什么活都抢着干。山东人太朴实了,太朴实了……”
“每天凌晨3点多钟就起床,清扫垃圾、整理要分发的食物;每天晚上10点多了吃饭,有运物资的车来,他们总是跑在最前面”在安置点门前公路上负责指挥交通的文光建,是从自贡赶来支援的交警,当说到10个农民志愿者时,他的声音哽咽了。
当莒县派出专人专车到四川慰问并安全接回他们时,他们刚刚搭好最后一批帐篷。此时,10位农民志愿者中已有4人生病了,必须回家休整。
离开救助点时,他们深情地凝望着眼前亲手建起的这片蓝色海洋。刘中富说,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这最后一批帐篷的入住。
而问到在灾区让他们最高兴、最快乐的事情时,他们说,在大雨来临前,他们在农用三轮车上,看到灾区群众住在了他们搭好的帐篷里,真得很高兴!
无论你是哪里人,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
“帮!帮!大灾之中心相连!”
“过去总觉得城里人和农村人不一样。在灾区,根本分不出谁是城里人,谁是农村人,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尽最大能力帮助别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我们感受到都是每一个人的爱心。”
从未出过远门的刘光波是个细心而又腼腆的人,就是他,把照相机带在身边,是志愿队中的惟一的“摄影师”。
在所拍摄的百余幅照片中,他最满意的就是:许多人在一起传递矿泉水等物资的场景。
“过去总觉得城里人和农村人不一样。在灾区,根本分不出谁是城里人,谁是农村人,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尽最大能力帮助别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我们感受到每一个人的爱心。”刘光波说起了喜欢这张照片的原因。
了解山东人生活习惯的成都市的山东老乡,冒着余震的危险,给10位农民志愿者送来了烧水的壶,从此他们喝上了热水。
在永安镇搭帐篷时,两位60多岁的老大娘抱着一些牛奶、一点肉,专程来送给他们,“吃饱了才有劲干呀!”硬逼着他们吃了一顿最好的饭。
有“大胡子”之称的刘中彩最喜欢干净。在家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刮胡子。但是由于走得匆忙,忘记了带刮胡刀,刘中彩只好借别人的小刮胡刀,刮自己粗硬的胡子。没想到,刚刚刮了半边脸,刮胡刀就坏了。
此时,在灾区买一个刮胡刀非常困难。刘中彩只好一连几天带着“半脸胡子”抗震救灾。四川省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听说了后,专门托人给他带来刮胡刀。
纯朴的农民,民族的脊梁——
“牛!牛!史上最牛的救援队!”
网友发现了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将这支农民志愿队取名为“史上最牛的志愿队”。有不少网友提议推荐他们为本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认为“他们的义举足以感动13亿中国人。”
在5月14日至31日的18天时间里,他们早起晚睡,什么活都抢着干。他们的事迹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24万次网民热议,称他们是世界上最“牛”的志愿队。
如果没有大连志愿者单玉强在天涯网站最早通报这10位农民志愿者千里支援灾区的故事,或许他们依旧默默无闻。
单玉强的老家也是山东莒县。当听说安县有来自老家的志愿者时,单玉强兴奋地去看望他们。当沾满砖屑和泥土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当听到他们曲折的救援旅途,看到他们的农用三轮车的时候,单玉强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我觉得他们来得时候应该很艰难,但没想到这么难。他们居然是开着农用三轮车来的,一路颠簸了那么久,走了那么多弯路,而且他们居然连最基本防护用具都没有,就投入紧张的抗震救灾中”,单玉强说:“之所以把他们的事迹放在网络上,是觉得他们代表日照,代表山东,代表中国的农民,他们的行为足以感动全国人民。”
帖子上传不长时间,网友跟帖已经有了20页,浏览次数达到24万次之多。
“山东好哥们,够义气!”
“淳朴的农民兄弟,民族的脊梁”等,在浏览帖子的网友中,有4000多人留言。
一位网友写到:“我看完帖子后傻傻得站了起来,在电脑前鞠了一躬,比起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在网友热评的时候,10位农民志愿者仍旧在默默工作。成都的一位记者找到他们,并把网友的评论送给他们。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成了最“牛”的志愿队。
“我们就是农民。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后,我们回家好好种田,支持国家建设。”面对荣誉,10位农民志愿者非常坦然。
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盼!盼!早日成为在党的人!”
日照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全力支援灾区的同时,十分关心这支赴川农民救援队。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出慰问信,并组织看望了志愿者家属。
杨军称赞他们:救灾光荣、农民伟大。杨军说,莒县10位农民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感人至深的事迹,感动了灾区人民,感动了日照、山东乃至中国。他们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的义举,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在抗震救灾艰巨斗争中农民的伟大力量,体现了日照人民、山东人民“心系灾区、无私奉献”的最质朴、最深厚的感情。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日照人民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厚意;他们代表了日照人民、山东人民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国农民的形象。
6月2日,10位农民志愿者被平安接回到家乡日照,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欢迎会上,人山人海,一位到县城医院看病的群众听说英雄回来了,连病也不看了。在欢迎会上,他激动地说,我大爷当年推独轮车为解放军送粮草。今天,莒县农民开农用三轮车救灾,是老区精神的再现,我一定要到现场看看我心目中的英雄。
“如果没有这次特大地震,也许我们一辈子到不了四川。在救灾休息的时候,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聊天。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党员。有任务,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刘中明这样说。
在灾难面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10位农民志愿者说,他们在十几天里的经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益。
回到莒县,10位农民志愿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队长刘中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去四川救灾,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崇高,我们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得知莒县农民志愿者救灾浴火铸志,返乡要求入党的报道时指出,莒县10名农民志愿者的事迹非常感人,特别是通过到灾区参加志愿救援回来后,体会到“党的伟大、崇高,决定申请入党,盼望早日成为党的人”,是精神境界的升华。
随后,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莒县10位农民志愿者的事迹令人感动,更令人尊敬。在抗震救灾中,山东要发扬战争年代支前精神,莒县10位农民的壮举,是革命传统在新时期发扬光大的一个范例。
救灾三轮车将被收藏在绵阳市博物馆。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唐光孝说:“这辆三轮车意义非同一般。它是农民兄弟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抗震救灾的最好见证。”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经历的灾难,历史更会铭记在灾难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
在即将结束采访之即,我们又获得一个信息:10位农民志愿者把社会看望他们家人、支持他们生产的的6000元钱拿出来,捐给他们亲手搭建起来的帐篷小学。
让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大地上,让温馨的生活重回灾区。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