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夏的日照,生机勃勃。
日照港区,巨轮往来云集,塔吊精准抓放,“新三样”、钢铁、农产品等从这里链接全国、世界。
在奇瑞全球唯一的皮卡研发及制造中心,员工正全力冲击新车下线;0.08毫米的马口铁在昱岚新材料的流水线上淬炼成刃;蓝昆氢能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三文鱼养殖向全产业链发展,膨腹海马在恒温房舒展尾鳍,船舶和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等产业加速布局。
蓝天碧海间,一对对新人从全国各地前来,定格爱情的浪漫,许下永恒的誓言;环九仙山赛道上,骑行者在青山与绿水间尽览生态画卷。
透过一帧帧,一幕幕,我们看到,日照这座城市昂扬的精神、奋进的姿态、拔节的生长。
风起于碧波之上,潮涌在山海之间。日照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感恩奋进干出来的。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日照视察,就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日照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奋斗,把总书记的关怀厚望转化为推动日照发展的磅礴力量,昂扬奋进在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二)
三一重能(日照)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去年12月投产,今年前四月实现产值3.3亿元;迈尔医疗用数字技术让患者从口内扫描到佩戴新牙,全程最快只需一小时;35℃Tea新中式茶饮店用“茶+鲜乳”“茶+酒”“茶+火锅”“茶+料理”等跨界组合,重新定义日照绿茶,带起新的消费热。
感受这一年的发展,“创新”“绿色”“活力”等词汇跃然而出,书写着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这份答卷凝结在数据中。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部署开展“项目突破年”“项目提升年”,持续大上项目、大兴产业、大抓发展,一批新增长点项目落地投产。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
这份答卷涌动在社会经济的活力中。日照港转型升级等36个港产城融合项目扎实推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省第2;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活动,新增经营主体4.9万户。
这份答卷绽放在乡村振兴的共富路上。打造省市级乡村振兴片区39个,和美乡村覆盖率55.3%、全省第1,粮食实现总产、单产、面积“三增”;把民宿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日照绿茶品牌价值达62亿元;聚力打造三文鱼全产业链示范区,预计今年收获三文鱼6000吨,全产业链产值24亿元。
这份答卷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效上。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推动文旅体融合,开元森泊、木育森林等20余个精品文旅项目投营,去年举办文旅和展会活动120余场、省级以上赛事100余场。今年“五一”期间,日照登上马蜂窝热度涨幅最快城市第1位。
这份答卷焕发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气象上。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纪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提振“三提三看”精气神,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发展氛围热气腾腾。
每一项成绩、每一分收获,都是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
发展如弈棋,排兵布阵、落子如针,方能制胜。排兵布阵,重在战略上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升标准境界,谋深思路举措,日照在对标对表中明确思路目标——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日照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日照贡献的决定》,为做好今后工作找准了方位、明晰了路径、增强了信心;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要求全市上下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坚定不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日照实践;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重点在扩投资促消费、推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七个方面加劲发力,为做好经济工作划出了“重点”,拉出了“任务书”;
在“日照企业家日”当天召开的全市项目提升年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以“项目提升年”为抓手,政企同心、聚力前行,持续奏响“大上项目、大兴产业、大抓发展”的城市最强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12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日照扎实做好强港、兴产、活城大文章。2025年2月7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开进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现场,就全力打造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样板理出思路、拿出行动、列出措施;
……
一场场高规格会议,聚焦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日照的指示要求和殷殷期望,是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脉,贯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决心、奋勇向前的力度,注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体现了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的科学方法。
“舟行千里定于锚,浪掀万丈稳于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正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日照坚持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以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制定,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新跃升。
(四)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是实践证明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
高质量发展任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如果抓不住重点、厘不清先后,最终也会乱了节奏、丢了章法,这就要求学会在关键处“落子”。
“关键处”,就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控制性工程”,发挥着“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引领作用。
因港设市、依港而兴,临港涉海是日照最大的优势,港产城融合发展是日照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如何把港口这一“优势”提升为胜势,是事关日照长远发展的关键。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日照港。他指出,“日照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各种综合因素聚集优化,异军突起,成为一个重要港口。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为支持日照“建设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样板”,省政府专门出台188号文件,这是山东省政府第一次专门为推动日照发展出台文件,意味着日照市、日照港在全国全省版图中战略位势的提升。
“高质量”,不仅是工作标准上的提升,更是对融合理念、融合路径、融合机制的新要求;“新样板”,则需要改革创新,走好日照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随着港口的吞吐量持续攀升、港口能级大幅跃升、智慧绿色全面提升、港口和板块贡献持续上升,日照进一步强化港口“龙头”作用,举全市之力服务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全力服务和推动港口能级、集疏运能力提升,加快推动日照港向贸易港、金融港、物流港、枢纽港、产业港转型发展。
纵观国内外重要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港口城市大多经历了从“港城各自发展”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过程。一路走来,日照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历程,也深深印证了这一点。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不仅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的有力手段,为破解港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要素瓶颈提供了关键路径。
项目是支撑,没有项目,港产城融合就会失去动力;设施是基础,只有把港口做大做强做优,才能为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产业是核心,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才能放大港口优势,吸引产业资源向城市集聚;腹地是空间,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生态是底色,良好的生态才能激荡起港产城融合的活力。
日照坚持项目共抓、设施共建、产业共育、腹地共拓、生态共护“五共融合”一体推进,不断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耦合度,力争以最佳模范港城关系,谋求日照港以及日照市的高质量发展。
以港口为核心战略资源,日照加快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实施落地,36个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通过发挥港口的关键优势,聚合更多资源,服务带动城市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为推动更多港口“流量”变成产业“增量”提供了无限可能。
港助城兴,城依港荣。“两个轮子一起转、同向转、同频转”,港和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五)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果启示人们: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制胜之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越是要讲求方式方法,越是需要智慧和定力。
向何处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一个城市要想保持好发展势头、提高竞争力,需要及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日照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持续发力,重点做好临港制造业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现代海洋产业突破、人工智能赋能四篇文章,进一步夯实经济根基。
绿色,是日照的底色;生态,是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日照在美丽日照建设上持续发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阳光海岸”,让日照的海水更清、海滩更净、滨海更美。做大做优旅游产业,深度开发研学、婚恋、康养、露营、体育等业态场景,把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持续提升“日照民宿”竞争力和影响力,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视察期间,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出殷切期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可以深刻感受到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立足发展实际,用好改革、开放、创新这些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向改革要活力。抓牢用好新一轮改革“窗口期”,统筹改革点线面和时度效,谋深谋实重点领域改革,让改革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进“综合查一次”、涉企阳光执法监督等改革,以深化改革的“硬措施”提升亲商安商的“软环境”。
向开放要潜力。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平台等优势,主动服务融入双循环。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拓展市场、卡位入链,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向创新要动力。保持战略定力,塑强要素、制度、载体“黄金三角”,努力营造让创新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
改革开放事业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绝非“按下开始键等结果”那么简单,“躺赢”不可能,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保持“闯”的劲头、激发“创”的智慧、砥砺“干”的作风,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努力把不易做成不凡,把难点变成新的亮点。
(六)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伟大事业成于实干。越是爬坡过坎,越要实干崇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我们的行动、考验我们的能力。”
以实干的状态抓落实,把干事作为“标配”,把奋斗作为“底色”,才能不断创造“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又好又快”的发展奇迹。
提振昂扬向上精气神,保持“闯”的劲头。
《孙子兵法》云:“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锐气暗损,最为兵家所忌。干事创业,最怕的不是重任在肩、道阻且长,而是锐气不足、畏首畏尾。观照当下,一些干部“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弱了,“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难情绪多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拼劲下去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感上来了,绝不能任由这种现象滋生蔓延。
练就能干会干的硬本领,激发“创”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实干有明确要求:“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当前,大事要事繁多,要立足岗位,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要善于总结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领带动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自我加压争先进位,砥砺“干”的作风。
千帆竞进,百舸争流,不进则退。面对复杂环境、艰巨任务,要坚定“路虽远,行则将至”的信念,保持“滴水可以穿石”的韧劲,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行,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自我加压争先进位,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不断把工作推向新高度。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的是不断地抵达目标,又不断地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总结“干”出来的精彩与亮点,最终是要“干”出新的成绩与信心。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乘势而上、再谱新篇。(日照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