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陪同外地客人漫步于日照街头,客人不断感慨,日照太干净了,垃圾都不好意思乱扔了。外地游客来到日照,感受到的不只是整洁的市容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有斑马线前的耐心等候、公共场合的轻声细语、陌生人之间的善意致意。这些看似微小的文明细节,恰似涓滴之水,汇聚成映照城市品格的明镜。
城市的文明高度,不在楼宇之宏伟,而在市民举手投足间的自觉。一座文明城市,本质上是由千百万个“文明习惯”共同编织的人文肌理。当礼让从交通规则升华为群体默契,当互助从偶发善举沉淀为日常传统,城市的文明基因便悄然扎根。
城市文明的建设,需要多维度的制度创新与系统化的培育路径,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生活日常。通过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市民不再是文明建设的旁观者,而是成为文明故事的书写者——街头巷尾的互助场景、公共空间的秩序自觉、矛盾纠纷的理性化解,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载体”。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既需要制度规范的刚性托底,也离不开文化浸润的柔性滋养。如同树木生长,既需修剪杂枝的果决,更需阳光雨露的恒久滋养。要将文明倡导与民生服务相融合,把价值引领嵌入生活细节,构筑起文明传承的良性生态。
城市的品格,终将沉淀于市民的精神气质之中。当每个个体都将文明内化为本能,当群体行为从“约束”走向“自觉”,城市便拥有了永不褪色的文明底色。这恰似海浪雕琢沙滩,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在为城市的精神海岸线注入新的生命力。(丁昱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