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海之滨,创新潮涌。“十四五”以来,日照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为笔,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答卷上书写亮眼篇章——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创新主体稳步发展,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桥梁,重点项目激活产业动能……日照正以科技硬实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即日起,本报推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系列报道,聚焦全市重点企业、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展示我市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新范式,突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成果。敬请关注。
打开今年一季度的科创发展版图,日照市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企业培育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058家;选树16家“科创先锋”企业,辅导多家骨干企业申报领军企业,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速45.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指导2家省重点实验室迎检,新获批筹建山东省智能电液控制重点实验室;推动多主体共建创新平台,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增至143家。
在产学研合作上,联合举办赋能产业活动,吸引14所高校院所参与,征集需求87项,促成10项合作……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折射出日照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图景。
热土之上活力涌动,科创征程蹄疾步稳。一直以来,日照市科技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主线,不断打出政策组合拳,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着强劲动能。
以位于高新区的山东迈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尔医疗”)为例,在政策红利与创新资源的双重加持下,该企业建成山东省数字化义齿技术创新中心,获得280万元资金补助;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平台)项目,争取到200万元的省级资金;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争取830万元的省级资金;还在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引进国家级人才,开展培训课程与校企合作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在12%以上。
4月23日,走进迈尔医疗数据设计中心,国内首个口腔工业互联网平台——“医小智”首先映入眼帘,平台上跳动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口腔临床数据,工作人员们正依托这些数据,忙着精心设计相应的牙齿模型。而在一侧的3D打印中心,肩负不同“使命”的3D打印设备,正以微米级精度制造着一颗颗不同的牙齿。打印出的牙齿经过上瓷、打磨等工序后,成为一颗人造义齿。
在这里,一颗人造义齿曾经以“周”计算的等待时长,如今被压缩至“小时级”。这场“齿间变革”“创新底气”的背后,是迈尔医疗利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深耕数字齿科领域的不懈探索,亦是科技部门精准施策和全方位支持。
迈尔医疗生产研发中心总监任乐涛告诉记者,“医小智”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口腔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面向临床医生端、CAD工程师端、智能制造工厂端以及原材料生产端全面开放,通过工业互联网中枢,构建起临床、设计、制造环节的线上全链条闭环,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义齿制作周期,提高了义齿的精度,显著提升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体验。
数据显示,目前,“医小智”平台平均每日处理数据20000余条,为全国2000多家门诊、30000名医生提供数据AI赋能。作为口腔领域首家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迈尔医疗凭借累计百万级的数据池,不断推动AI算法的优化升级,为整个行业开辟了数据价值挖掘的新路径。
以点带面,星火燎原。迈尔医疗的创新实践,正是日照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持续聚焦“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为切入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从“一周”到“一小时”,改变的不仅是义齿制作的时间标尺,更是日照科技创新的奋进刻度。随着科创沃土的不断培厚,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互激荡,众多创新种子将破土成林,无数科技之花将竞相绽放,日照正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产业发展的版图上勾勒出更多新轮廓。(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