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党报头条丨千帆竞发向新行 ——一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共同奔赴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22 08:16:19

5月20日,对多数日照人而言,是一个祥和而普通的日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辽阔的海面上,在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的阳光海岸绿道上,一对情侣正在拍婚纱照。他们盛装沐光,与身后的沙滩、海浪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从婚纱拍摄到海边求婚,从婚礼策划到蜜月旅游,以“海誓山盟”为主题的“浪漫经济”正在成为拉动日照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标注着日照日益丰富多元的内涵与魅力。

在三一重能(日照)风电智能制造基地车间内,搭载大型前底架部件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沿着预设轨迹平稳行进,精准完成转向泊位动作。该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投产,当年完成投资6.48亿元,今年1—4月实现产值3.3亿元。作为三一重能华东战略布局的核心项目,基地总投资10亿元,既是日照临港新能源及海工装备制造集群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风电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示范产线。

与此同时,山东港口日照港人正以一如既往的繁忙景象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岁月致敬——1986年5月20日,日照港(石臼港)作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正式开港。从一片荒滩上白手起家到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从单一煤炭码头到综合性港口,再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而今日照港风帆劲鼓谱新章。

“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日照港考察,充分的肯定,坚定的语调,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号角。

在日照,一幅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正徐徐铺展,激荡起城市发展的全新活力。

筚路蓝缕启山林

融合发展的改革故事要从45年前的春天讲起:

1980年3月,原国家计委批复港口设计任务书,同意在日照县的石臼所建设煤码头一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泊位,并列入“六五”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石臼所人千年以来以渔业为生,而建设煤码头需征用区域内80%的土地和35%的养殖、捕鱼水面。七村的修船厂年产值40多万元,是全村的“摇钱树”,建港的作业码头正巧设计在这个厂址上。

“先国后家,不给国家出难题!”石臼人民以大海般的胸怀,毫无怨言地交出了自己的“口粮田”。乡亲们手攥泥土离开家园,离开渔场。

不仅是“忍痛割爱”。据日照市档案馆资料记载:建港开始后,用料高峰时每天有600辆拖拉机运送沙、石。全县直接投入支港的劳力有5000多人。石臼、丝山的群众,用拖拉机、小推车、畜力车为港口运送石料和生活物资。面对无建设配套、无技术积累的困境,在既无大中城市依托,又无老港依托的困难条件下,日照人民和港口的建设者们炸礁平滩、移山填海,让千年荒滩变身现代煤码头,实现了日照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风物长宜放眼量。港口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需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细致考虑港口建设与未来城市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考虑港口规划建设的时候,是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来思考的。”原日照港务局局长刘丙寅说。

既看当前之“形”,也看长远之“势”。国家计委增加了2万平方米的城市配套建设,先后建设了电影院、文化馆、外供商店、新华书店、邮局等;在规划土地上为银行、保险、供销社等留了位置;进行了三通一平工程,先是铺设了40米宽的黄海一路,拓宽了石臼至日照东岭8公里的沥青公路,后来港区附近形成了黄海一、二、三路,海滨一、二、三、四、五路;在开发港口临海工业区时,建设了宽100米的北京路。

至此,日照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拉开。

为充分发挥港口和区位优势,1984年5月,石臼港办事处建立;1985年3月,县级日照市设立;198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日照升格为地级市。10月,省委公布了日照市级领导班子,确定日照建立地级市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港口管理,搞好对外开放,开发建设鲁南,振兴山东”。11月5日,地级日照市正式对外办公。

因为一座港,设立一座城。日照和日照港开启了港城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奋斗征程。

风雨同舟相向行

融合发展的改革故事在由小变大中延续:

开港开放伊始,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于煤炭码头按深水专用码头设计,港口只能运输煤炭,兖石铁路车皮全部回空。面对这一窘况,日照港人勒紧腰带,建设了第一个万吨级杂货码头,接卸化肥、水泥、粮食等货种。

2002年,伴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日照港由山东省和交通部双重领导下放日照市管理,成为日照市龙头企业。2003年,原日照港与岚山港企业部分联合重组,成立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其后,日照港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现了由单一煤炭输出码头向多功能港口的成功跨越,走上了自力更生、改革发展的道路,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

港口跨越发展,城市紧密陪伴。日照市委、市政府把城市“核心战略要素”的概念赋予日照港,提出“港口立市”发展战略,把市委常委会会议搬到港口,多次组织到港口现场观摩、集中办公,专门研究支持港口发展问题,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发展港口。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了日照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在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前后3次调整港口规划,港口岸线由9.8公里延长到29.7公里,并用13个月贯通东西港区,打开了港口发展的空间、破解了发展瓶颈。

乘风破浪,勇于搏击。2006年,“日照港”股票在上交所首发,成为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山东登陆境内市场第一股,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港口企业。同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功跻身“亿吨大港俱乐部”,2010年跨越2亿吨,2013年突破3亿吨。2019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

风起海上,业聚港城。随着港口的一次次蜕变,城市也在一步步拔节生长:

——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港区及周边初步发展起港湾工程、房产开发、酒店旅游等多元产业,投资建设道路、厂房,成立学校、医院等,“石臼所”“黄海一路”,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区域;

——临港产业起步起势。以港口运输的巨大优势招项目引资金,钢铁、石化、浆纸、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迅速崛起,已然成为日照经济布局中最具特色活力的亮点;

——城市文明快速跃升。港口建设不仅带来了发展机遇,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自全国各地的港口人身上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心向往之,行必随之。在潜移默化中开启了从农民渔民向市民的转变。

港与城互融共生,城市蝶变由此启幕。

逐“质”攀“高”入佳境

融合发展的改革故事在由大变强中深化:

时间来到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挂牌成立。积极拥抱一体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日照港站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但日照港始终是“日照市的港”,日照市始终是“日照港的市”,迈步新征程,他们以对发展路径的新思考、发展目标的新突破,在变与不变中,锚定勇毅前行的方向——

共强大港口,持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集疏运体系,不断提升港口能级;

共育大产业,深挖港口流量背后的“富矿”,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加力提效发展壮大临港服务业,纵深推进区县、功能区与港口合作;

共抓大保护,加大投入、持续用力,加快港口传统大宗干散货码头智能化改造,加强粉尘、废气、废水等深度治理,提升港区环境精致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园林式港口”,不断提升港口智慧化、绿色化水平;

……

坚持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城市和港口携手奋进、砥砺前行,港产城融合发展渐入佳境、亮点纷呈——

日照港,已经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发布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系列成果,高标准建设“园林式港口”,海龙湾退港还海工程更是成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标杆……

日照,钢铁产业焕新升级,工程机械用高强钢、集装箱板、油罐钢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1,“钢板上的皇冠”9镍钢实现量产、0.01毫米的“手撕钢”打破垄断;汽车产业沿链扩圈,韩国现代、德国采埃孚将日照作为重要的全球零部件生产基地,五征、长城、中兴、奇瑞等整车企业纷纷落子布局;新能源产业迸发活力,三一重能、中船风电等优质项目“开花结果”,“源网荷储”全要素加快融合贯通……临港产业已然构筑起地方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融合发展的改革之路,为强港活市提供了更为坚定的战略定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依港兴市”核心战略更加坚定。日照不产一粒铁矿砂,却为全国8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却是全国第三大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却是中国最大的冶金煤下水基地……

“融合发展”核心路径更加明确。港城40年发展,深深印证了一个道理:港城融合程度越深,城市发展就越好,港口发展就越快。在港城一体、港兴城荣上,城市与港口的步调更加一致、行动更加默契。

城市的决策者说:“港口是日照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港口干部坦言,很多地方都申请建港,说明港口是个平台,链接世界。但其重要、亲密程度,都不像日照港和日照市这样。在采访中,有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我们日照港的干部到市里开会都是前排就坐。跳出全省,在全国,还有没有这么亲密的关系?感觉没有。”

风帆劲起向新行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日照市、日照港视察,指出“到日照来,一定要看日照港”,肯定日照港后来居上、异军突起,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殷殷嘱托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有着贯彻落实“走在前、挑大梁”要求的压力,面对新形势,港产城融合这篇文章如何更好地落笔?这份考题如何交出更优的答卷?

省委、省政府鼎力支持——

2024年12月,山东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从省级层面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聚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整体布局、深度融合、相互赋能,要求日照“建设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样板”,让日照、日照港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战略位势更加凸显、支撑更加有力,港与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日照实干担当——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坚持项目共抓、设施共建、产业共育、腹地共拓、生态共护“五共融合”一体推进,在持续推进“强港、兴产、活城”上携手并进。先后部署启动了27项港城融合发展攻坚行动,制定出台了30条加强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战略合作全力支持日照港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了60项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积极聚力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北方能源枢纽,聚焦港城一体发展,围绕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产业培育等,不断塑强港口竞争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南征北战”“内拓外联”,促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各部门靠前帮办倾力指导,助力日照港获批新建泊位、清理海域、申请上级补贴,各区县秉持“有解思维”,与日照港深化合作、破解难题。

日照港在改革创新中奋发进取:建成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为推动干散货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方案;研发投用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建设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量”的态势在巩固,“质”的优势在凸显,港口和城市深入推进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全力做好“强港、兴产、活城”三篇文章,奏响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合唱。

港、城携手,与上海临港集团谋划推进“山东港口海龙湾协同区”等临港产业项目合作,建设百亿级“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谋划争创“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发挥港口供应链枢纽和产业链集聚平台优势,助力日照市产业上规模、经济上台阶、城市上品质、影响上层次。

今年一季度,日照港化肥单日装卸量创历史新高。通过与行业重点企业深化合作,形成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产业链条,吸引多家农资企业落户日照。

4月20日,奇瑞汽车全新皮卡品牌RELY“威麟”全球发布会举行,该车型将全部由日照高新区制造基地生产,基地总投资150亿元,将建设奇瑞全球唯一的皮卡研发及制造中心。大手笔布局日照的众多理由中,日照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出口通道畅通有利于产品的全球化布局,无疑是重要的一极。

融合发展天地宽。今天的日照港,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的目标迈进。今天的日照市,正阔步行进在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征途上。一起拼搏,一起向未来!(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叶青 孟祥燕

编辑:王倩倩
编审 :孙立梅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