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人:李敏
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媒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传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受众心理及习惯的变化,新闻工作迎来了重大变革。如何因势而变,放大主流舆论打造新主流媒体,无疑是最重要的课题。
在新媒体资源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和沟通方式不断出新,信息的特征也不断产生质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日益被接受与普及,以网站、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载体不断创新升级,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的最大化?融合是必由之路。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更应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全力构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网络媒体宣传的需要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是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脑已走进平常百姓家,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快速、多向、发散的特性,人们可以随时自由查阅网上的信息。因此,在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好网络媒体宣传工作尤其重要。
借助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在网络世界里既是接受者,又是表达者,既是宣传对象,也是宣传主体,这就形成了网络新闻比传统新闻更快捷、更方便,互动性更强、内容量更大的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才让网络媒体的宣传如此重要。
3、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
工作室的团队中,有多年参与重大新闻采访报道的领头人,还有采访一线的记者,精通图像、互联网技术运用的编辑,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力求做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工作室成员简介:
李敏:39岁。2001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在日照日报社工作,至今已经15年。
2001年至2004年,在总编室工作。
2004年至2011年在采访中心工作,多次参与关于全市及报社策划的重大题材的报道,如全市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记者万里走陆桥、全市科学发展观摩会等活动。多篇稿件及内参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中盛的蛋糕香喷喷》这篇稿件曾受到省委党报阅评组批示。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新闻评选中获奖,其中,《中盛的蛋糕香喷喷》在山东省地市报好新闻、山东新闻奖中获得双“一等奖”。
2011年至2013年在经营岗位,2011年上任第一年就扭转了之前商业部连续四年完不成任务的局面,三年总计为报社创收300多万,积累了丰富的广告工作经验。
2012年创办《今日开发区》专刊,2014年全面主持专刊工作,这是报社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办的一个刊物,也是一份广告经营性质的专刊,不仅要求主办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更要有的较高的编采业务水平,还要有经营的头脑,主持《今日开发区》的两年,也让本人更加熟悉掌握了专刊的运作模式。
2015年6月休完产假后在深度报道部工作,采写的突破园区、聚力招引、林水会战、扶贫攻坚等多篇大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人参与采写、编辑、设计的《深日照》栏目自2015年6月26日正式创刊出版,共出版60余期,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2016年荣获山东省市地报第二十三届好专栏一等奖。
2016年12月调到日报新媒体至今,主要负责日照新闻网、客户端、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对新媒体工作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春节、党代会、“两会”等重大节庆、会议时的策划得到了广泛好评。
十年以上的一线编务工作经验,工作扎实,基础牢靠,有了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较强的解读时政、把控导向的能力;五年多经营岗位的锤炼,在运作与拓展市场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宗敏:现为日照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微信编辑部副主任。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日照日报时政报道部任记者;2016年7月至今,经工作变动调至现岗位。
丁晓丽:美编。现为日照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微信编辑部美编。2007 年7月至2008年12月,日照日报社通讯部内勤;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日照日报社旅游事业部内勤;2016年7月至今,经工作变动调至现岗位。
佘宗花:网络编辑。现为日照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新闻网及客户端编辑部编辑。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日照新闻网新闻中心主要从事日照新闻网前台制作和网络编辑工作;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技术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日照新闻网、掌上日照客户端前台维护和办公电脑日常维护工作;2016年12月至今,经工作变动调至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