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过AI种出的茶吗?
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利用“多根无性茶苗扦插快繁技术”,将茶树育苗周期从传统的一年半大幅压缩至38天,培育出的茶苗根系发达程度达到常规方法的60倍,实现当年栽种当年采。据悉,岚山区依托精制茶“产业大脑”,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字化管控。通过AI监控、气象传感器和“一码溯源”系统,4万亩茶园接入平台,从“茶园”到“茶杯”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日照绿茶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绿茶单品价格每斤提升近百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6%。茶叶产量70.04吨,增长5.1%。
“产业大脑”,是我省工业大数据从资源向资产的关键一跃,为山东“奋力建设实数融合最强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日照市积极组织“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预制菜(海洋食品)、农机装备和新材料(特种钢材)“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累计达到5个。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级示范型名单。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实践,“产业大脑”正在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有效引入生产函数,提供更加高效的方案。
走进岚山区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座1780平方米的集控大厅内,401块大屏实时跳动,100万个数据点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无缝传输,远程操控着炼铁、轧钢、物流等全流程生产。这座“钢铁大脑”正深刻改写着钢铁生产的传统模式,将数百名工人从高温、粉尘环境中解放,实现“一键炼钢”的智慧化转型。车间里,钢水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蜕变——从炽热的钢水到成卷的钢带,全程仅需 7分钟!这项名为“ESP无头轧制”的尖端技术,不仅将传统3小时的生产流程压缩至“瞬间成型”,更以全球最薄0.6毫米热轧带钢、能耗直降70%、碳排放锐减80%的颠覆性突破,引领着钢铁行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25年,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其中钢铁行业增长7.4%。
以“新材料产业大脑”为枢纽,日照积极推动钢铁产业链向高端装备领域延伸。 昱岚新材料作为日照钢铁产业链延伸的标志性项目,展现出强大的“吃钢嚼铁”能力,年处理量高达500万吨。同时,该项目还肩负着引领高端金属包装行业的新使命,成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推动日照市钢铁产业向更加精深、高端的方向迈进。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8%,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6%。
当数据被捕捉、被看见,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就开始显现。日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郭勇介绍:“‘产业大脑’是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场景。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快实施产业大脑‘量质提升’培育行动,重点搭建以‘产业大数据+行业大模型’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数智化转型服务平台。在累计建设5个产业大脑的基础上,上半年又组织申报低空综合服务、生命健康(应急医疗)、农产品加工(蓝莓)3个产业大脑,建成后可以实现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集群的‘产业大脑’全覆盖,对破解产业数字化转型瓶颈、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开创全市工业数智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茶园的“数字绿叶”到钢铁装备的“千亿生态”、特种钢材的“毫米级精度”,日照正在依托“产业大脑”激活新质生产力,书写传统工业城市向数智强市转型的鲜活样本。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向新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市生产总值638.10亿元,同比增长6.5%,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一季度经济的“开门红”,不仅是数据的跃升,更是创新驱动、链式发展的深层变革,随着实数融合迈向纵深,这座海滨城市前进步伐必将更加铿锵、从容。(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夏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