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清甜的果香。一颗颗樱桃犹如斗志昂扬的接力赛选手,在枝头悄然饱满起来,接替了先前成熟的草莓,即将迎来属于它们的丰收时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走在路边,看到成熟的果子就会忍不住揪下一颗尝尝。采摘游恰恰满足了市民们亲近自然、回归田园,以及享受自己动手乐趣的游玩需求。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也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及城乡互动的坚固纽带。
然而,采摘经济繁华热闹的景象背后,也暗藏隐忧。比如,同质化竞争极为严重,部分乡镇近半数的村庄都在种植同一种水果,特色不够鲜明;季节性短板也十分突出,水果的成熟时间相对集中,采摘期过于短暂;个别地方交通等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曾有某樱桃园因交通瘫痪,一日之内便流失了2000名游客。
如何突破这些困境,让这股“采摘热”持续升温,真正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密码”,是当下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科技赋能,打破时间枷锁。面对采摘经济的季节性难题,科技手段是破局良方。引入集约化与智慧农业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产业效能。例如,浙江奉化借助“5G + 区块链”技术,给水蜜桃赋予“一果一码”,实现全程溯源,提升产品品质管控;济南章丘创新性地开启VR 果树管理“云认养”模式,让消费者远程了解果树成长过程,增强互动体验,提前锁定客源。陈疃镇通过构建暖棚、冷棚与露天栽培相结合的蓝莓种植体系,实现了2月到7月错峰成熟上市,有效缓解了集中采摘的压力,还保证了全年基本都有新鲜蓝莓供应市场,极大地延长了采摘经济的产业链。
品牌塑造,构筑竞争壁垒。品牌升级是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如,美国纳帕谷葡萄园通过艺术驻留计划,将艺术与葡萄种植、酿造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安吉白茶凭借行业协会规范管理,统一品质标准,维护市场秩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在日照,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河山草莓、陈疃蓝莓、五莲樱桃等地标产品保护,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溯源防伪体系,保障产品品质与品牌信誉。同时,可挖掘桑椹采摘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桑蚕养殖、蚕茧抽丝、丝绸制品制作等环节串联起来,打造特色文化项目。
跨界融合,释放产业潜能。全链融合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举措。陕西周至猕猴桃产业将枝条用于编织工艺品、果籽提炼精油,实现资源“吃干榨净”,拓宽增收渠道。青岛平度葡萄庄园通过酿造红酒、提取白藜芦醇,使产品附加值增长15倍。日照可结合本地特色,引进超临界萃取技术,从草莓中提取花青素、从樱桃中提取褪黑素,发展保健品加工产业;也可以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尝试推出“果茶联名”产品,开拓新兴市场;还可以结合文旅做文章,像Hi世界农乐园,集亲子游乐、拓展训练、田园采摘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增强了吸引力和影响力。
采摘经济,绝不是一时的热潮,而是乡村振兴的秘密武器。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塑造和全链融合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小果子定能成就大产业。采摘经济也将成为稳稳的“摇钱树”,让乡村的日子越过越甜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白茶)(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