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乡音英语混搭,青春代言家乡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4-10 08:36:57

近日,来自莒县的95后姑娘“Li肥肥”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她手持金黄的南涧小米、粗壮的大姜,用一口自带乡音的“莒式英语”向世界推介家乡特产,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没有精致的直播间,没有华丽的台本,但这份扎根泥土的真实与创新,却让万千网友直呼“上头”。这场“乡音+英语”的奇妙碰撞,不仅让莒县农产品走出深巷,更让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无限可能。

乡音为媒,在“土味”与“国际范”间架起桥梁。“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莒县!”当朴实的莒县口音与英语混搭,看似“违和”的表达却迸发出独特的传播魅力。在“Li肥肥”的镜头里,南涧小米是“田野里长出的珍珠”,莒县大姜是“泥土中埋藏的金块”,她用最本真的方言去转译家乡风物,用最鲜活的场景诠释农耕智慧。这种看似“不标准”的真诚,恰恰打破了传统农产品推广的刻板印象,让乡土文化以轻盈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正如网友所言:“口音是故乡的密码,听得见的乡愁最动人。”

图片

青春执笔,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破壁思维”。从李子柒的诗意田园到张同学的烟火日常,再到“Li肥肥”的“莒式英语”,年轻人正以独特的叙事方式重构乡村形象。在“Li肥肥”这样的莒县姑娘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流量密码的破解,更是当代青年对乡土价值的深度认同。她们不再将“面朝黄土”视为逃离的标签,而是用短视频剪辑、跨界表达、社交传播等新技能,让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数字文明有机融合。这些“新农人”的崛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最宝贵的“年轻态”,成为了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沃土生金,每一粒种子都值得被世界看见。莒县这场“小而美”的传播实践,映照着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当五莲苹果贴上“网红”标签,当章丘大葱成为“顶流IP”,当“好品山东”借力电商走向全球——新时代的“农”字招牌正被赋予全新内涵。“Li肥肥”朴素的镜头语言启示我们:真正的好物无需刻意包装,只要找到真诚的表达方式,每一捧小米都能讲出千年农耕文明的故事,每一块土地都能孕育出令人骄傲的文化。

协同发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青春方程式”。流量变现不是终点,厚植沃土方能生生不息。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需以“Li肥肥”现象为切口,构建起“人才培育+平台赋能+品牌升级”的全链条生态。政府部门可联合高校、MCN机构开设“新农人训练营”,为乡村青年提供短视频创作、跨境电商、品牌运营等实战培训;文旅部门可深挖“莒式英语”等文化符号,打造“方言国际范”主题农创IP集群,让更多“南涧小米、莒县大姜”借文化解码走向世界;电商平台则需完善冷链物流、质量溯源等基础设施,用数字化手段打通“从田间到云端”的“最后一公里”。当政策甘霖润泽青春创意,当千年农脉邂逅Z世代表达,“好品山东”的故事必将绽放更绚丽的时代光彩。

从“种得好”到“卖得火”,从“深藏闺中”到“圈粉无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像“Li肥肥”这样的“青春代言人”。她们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用创新思维做笔墨,在田间地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归去来兮辞”。

当更多年轻人愿意把梦想种在家乡的土壤里,“希望的田野”必将孕育出更多惊喜。这不仅是“好品山东”走向世界的底气,更是齐鲁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最美风景。(真有理)

编辑:王倩倩
编审 :孙立梅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