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野菜飘香 不能只顾“挖呀挖”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3-28 08:47:52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儿时学过的《挖荠菜》一文,开篇的这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户外挖野菜的视频都能获得很高的点赞量。这反映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的向往,挖野菜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春山可望,野菜飘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和家人,或三五好友到城市周边、山谷里、田野间去挖野菜,既能品尝到野菜带来的味蕾体验,又能在春光中收获一份惬意与欢愉。也难怪网友会说,春天的快乐是挖野菜给的。

      然而,在这份春日欢愉的背后,一些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现象却悄然滋生,亟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安全问题。挖野菜看似是一种健康的活动,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为野菜的种类繁多,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说,很难准确辨别哪些是可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一旦误食有毒植物,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澎湃新闻3月17日报道,“挖菜一时爽,吃错成‘砒霜’”,以触目惊心的案例警示着人们:并不是所有“野菜”都适合食用,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不仅如此,城市周边的野菜也存在安全问题。由于距离道路较近,车辆尾气排放易造成污染;城市绿化过程中为防控病虫害,经常使用农药,野生植物上极有可能残留农药成分;再就是一些老鼠等动物经常出入,食用后的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其次是生态问题。 野菜从来不只是餐桌上的点缀,更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存在。相关资料表示,车前草发达的根系能固持半立方米的土壤,马齿苋的匍匐茎能形成天然保墒层。但当挖野菜变成机械化的商业采收,当“尝鲜”异化为扫荡式掠夺,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几株植物,更是守护土壤、保持水土的生态卫士。如果许多草本野菜难以再次繁衍生长,依赖这些野菜生存的昆虫、小动物也会随之失去食物来源与栖息之所,生态链的稳定就会被破坏。

      为了让挖野菜这一活动既能延续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又能保障安全与生态平衡,社会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起来。

      防范过度采摘离不开正确的监管与引导。一方面,要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科学合理地规划野菜采摘区域,确保野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官方媒体平台、社区宣传等方式,普及野菜知识,包括常见可食用野菜的种类、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有毒野菜的辨别方法等,提高民众的辨别能力与安全意识。同时,对进入具有国家保护植物标识的特殊区域采挖野菜的行为加强监管、严厉制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肃追责。

      环保组织、志愿者团体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如,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带领参与者走进自然,在体验挖野菜乐趣的同时,教他们正确的采摘方法和生态保护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和引导,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作为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在挖野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习野菜知识,了解常见野菜的特征与生长环境,不采摘不认识的野菜。在采摘过程中,控制采摘数量,避免过度采摘。同时,增强环保意识,随身携带垃圾袋,及时清理垃圾,不践踏草坪和其他植被,以实际行动爱护自然环境,让春天的这份美好能够长久延续。

      挖野菜,是人与自然的一场美丽邂逅,是对春天的礼赞,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这份春日的美好,让野菜的清香永远在山间田野飘荡,让每一个春天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时光。(果树)(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倩倩
编审 :王宗敏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