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物竞发。3月,“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齐鲁大地16座城市,其中日照莒县、五莲县作为重要站点,以“重磅景区福利+住宿优惠”为引,向八方游客发出热情邀约。这一举措不仅为游客解锁了“一站式”畅游齐鲁的便捷体验,更成为日照文旅产业破局升级、辐射全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
以线带面,激活区域文旅“一盘棋”
“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开通,是山东推进全域旅游的生动实践。对于日照而言,这趟列车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文化纽带和经济引擎。莒县依托莒国古城、浮来山千年银杏树等历史遗存,五莲县凭借九仙山奇峰、龙潭峡谷等自然胜景,共同构成日照“山海联动、古今交融”的文旅格局。列车串联起分散的旅游资源,让“打卡式旅游”转向“沉浸式体验”,游客可在一日内感受莒文化之厚重与五莲山水之灵秀,极大提升了日照在省域旅游版图中的辨识度。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一项目打破了“景点孤岛”困境。通过线路整合,日照与济南、青岛等热门旅游城市形成联动效应,既能承接省内游客的溢出流量,又能借助“好客山东”品牌势能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齐鲁1号”的加入,为区域文旅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惠民红利,点燃消费升级“强引擎”
旅游列车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客来”,更在于“留客住”。日照推出的“景区门票折扣+住宿优惠”组合拳,精准击中游客需求。13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提供免票、折扣等优惠,通过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发二次消费,实现了“以小撬大”的经济效益。
文旅消费的带动效应正向上下游产业蔓延。在莒县,游客手持专属优惠券购买非遗剪纸、日照绿茶等特产;在五莲县,农家乐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山核桃、樱桃等农产品包装成“旅游伴手礼”。“旅游+农业”“旅游+文创”的融合模式,让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破局之道:从“流量”到“留量”的进阶之路
面对“齐鲁1号”带来的机遇,日照需以更系统化的布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
硬件升级,打造“无缝体验”闭环。可在景区周边建设智慧停车场,引入车牌识别和反向寻车系统;增设多语种电子导览屏,开发AR实景导航功能。同时,完善火车站至景区的接驳专线,推广“一票通”服务,让游客“出站即入园”。
文化赋能,讲好“日照故事”。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体验。莒县可深挖“东夷文化”内涵,推出“穿越千年·莒国夜宴”等沉浸式演出,复原古代礼仪、战阵演武等场景;五莲县则可依托生态资源,打造“山野疗愈”主题路线,结合瑜伽、森林冥想等活动,满足都市人群对“慢生活”的追求。通过差异化内容塑造,避免同质化竞争。
产业联动,构建“文旅+”生态圈。文旅产业需与农业、康养、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例如开发“采摘+研学”项目,推出“温泉理疗+中医养生”套餐,吸引不同客群。借助直播电商培育本土文旅主播,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消费闭环。
政策护航,培育可持续发展土壤。政府需设立文旅发展专项资金,对合作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建立服务质量评级体系,定期公布“红黑榜”,倒逼服务品质提升。对宰客、强制消费等乱象开展专项整治,维护“阳光日照”品牌形象。
驶向诗与远方的下一站
“齐鲁1号”的鸣笛声,是日照文旅产业升级的号角,更是城市经济转型的契机。从莒县古城墙下的斑驳光影,到五莲山间的云卷云舒,日照正以文旅为笔,绘就一幅“山海共美、城景交融”的锦绣画卷。未来,唯有持续创新、精准发力,才能让每一趟列车的抵达,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起点,让“诗与远方”真正照进现实。(图片源自网络)(水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