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的饭随便吃,但10元停车费要用精心攒的积分抵扣”“20元的奶茶一天可以喝两杯,但两元一杯的豆浆绝对不舍得买”。
1995-2009年之间出生的Z世代在消费观念上常常有着奇特的“脑回路”,在“省吃俭用”与“人只活一次”之间反复横跳的他们,在消费的取与舍、得与失面前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标准,无关对错,随“兴”而走的消费观让独属于Z世代的消费画像更加跳跃多彩。
把大把的钱花在“无用”的地方,似乎是当前社会对年轻一代消费行为的普遍印象。的确,为了喜欢的卡通形象,动辄大几十元的盲盒短短时间就可以摆满一整面墙;为了心爱的明星,不远千里也要到他在的地方,只为见上一面。如此种种行为与老一辈心中勤俭节约的观念相去甚远,但在DT研究院和美团外卖联合发布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中,有65.4%的青年群体仍然认同量入为出型消费模式。他们不是乱花钱,而是更会花钱了。
在可以取悦自己的东西上多花点钱,在不在意的地方少花点钱,最终达到收与支的动态平衡,是Z世代的消费“哲学”。看似“大手大脚”的他们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
千人千面,万人万象。有自己的消费习惯本来无可厚非,但Z世代消费群体中超前消费观念和“感觉至上”所导致的明星经济与饥饿营销等问题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在高价得来的物品上榨取情绪价值,真的长久吗?
愉悦自己也不可忽视性价比,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注重悦己,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是Z世代消费的一个鲜明特点。就像近两年大火的“情绪价值”一词,通过购买喜欢的物品获得精神愉悦成为了他们缓解生活压力的一剂良药。但长此以往则极有可能让他们掉入商家的消费陷阱,在“买买买”的循环中迷失方向。从外部环境得来的情绪价值始终不是支撑起自身精神内核的可靠支柱。把目光从远处收回,将消费目标转向提升自我,专注于提高自身能力、建立自身强大精神内核才是稳根固本的长远之计。
“互联网种草”不可摈弃正确价值导向,让消费回归理性。Z世代,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一举一动都渗透着网络信息的力量。在互联网种草文化的推动下,原本小众的爱好也可以在一夜间火爆大街小巷,成为万人追逐的“顶流”。作为饭圈的根据地,互联网也成为了明星经济的发源地,打榜、吸粉、投流,一系列操作让无数追星族甘愿掏空腰包,“为爱发电”。网络平台应坚守平台这一文化传播高地,坚持主旋律,通过技术、监管等手段严打不正之风,让消费回归理性,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向消费观。
超前消费也要合法合规,守好预支的最后一道防线。“花呗”“先用后付”等功能在当下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年轻人的支付首选,不仅可以在承受范围内超前消费,还可以通过这月花、下月还的规则打一个时间差赚点利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然而,有些人在面对物质欲望时无法自控,陷入超前消费的陷阱,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无法收场,甚至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严打非法网络贷,引导正规平台加强额度审核,促进网络贷款活动规范发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当下应有之义。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为热爱买单本是人之常情,在眼前的苟且与远方的田野之间摸索出一条取悦自己的生存之道也值得被肯定。但热爱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血来潮,本末倒置的为爱买单更不应该拿情绪价值来做挡箭牌。在浮躁中沉静,在众生中见自我,Z世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