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我要投稿

感知日照|研学游,让“行走的课堂”回归“教育+”

来源:山海微评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8-02 11:08:19
图片

参观科技馆发掘科技之谜,走进高等学府感受人文气息,深入乡野山村学习种植技能,开启“唤绿之旅”揭开低碳奥秘……今年暑假,要说最受孩子和家长追捧的项目,研学旅行必是其中之一。

图片

日照科技馆
研学游是以天地为课堂、以社会为学校、以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老师的“天然课堂”,是解决“闭门读书”“题海战术”的一剂良方。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把孩子的假期局限在辅导班里,而是希望孩子以“在路上”的方式,在与生活、社会、自然资源的接触中,获得比学校教育更多样、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获取更多知识。研学游的推崇预示着假期教育正在回归本真,同时也暗示着大众对于“全环境育人”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然而,研学游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的研学游“只游不学”,收着两项费用,实际上只提供了旅游一项服务;有的研学游名不副实,师资配备、课程安排、讲解质量和许诺的相差甚远;还有的存在“霸王条款”、安全无保障、后期维权难等乱象,这与当前社会对研学旅行的高期待不相匹配。

图片

日照博物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有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游学悟道,今有各式研学旅行实现教育的跨界式发展。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营业务包含“游学、研学、夏令营”的企业达1.2万余家,今年前5个月新增580家,同比增长20%。近年来,日照市也推出了不少研学路线,比如垃圾分类研学、“唤绿之旅”研学,还有文旅部门推出的特色文旅研学路线,安泰红窑里1977研学中心、云过山丘茶旅文化园、丁肇中祖居、驭风航空研学基地 、嗡嗡乐园等研学基地都是网红打卡点。面对这一市场“蓝海”,如何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把好脉、掌好舵?

图片磴山风景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有一个共识已经基本确立,那就是旅游是研学游的载体,教育是研学游的目的。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人类社会活动,它需要高度的责任意识、极强的奉献精神。因此研学游绝不是头脑一热就可以轻易上马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成本进行调研、试游,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新。

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主管部门、文旅行业和经营主体应该更加重视研学游对孩童成长的长远影响,结合行业实际,在顶层设计、监督管理、标准设置、具体服务、安全保障中充分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此外,可以吸收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产品多元化、项目品质化、资质专业化、对象个性化、运营规范化,保证研学旅行的教育属性,推进研学旅行课程的科学化;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起相关标准,设立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审查监督研学产品;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机构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性监管,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尤其杜绝“价高质低”的“杀猪盘”问题,使研学游更加规范、更有意义、更为多样、更可持续。

图片

莒国古城

作为需求方,家长的反应也影响着研学旅行市场的走向。家长应避免被“标配思维”等相关营销手法裹挟,更不可抱着“别人有,我家孩子也得有”的攀比心态,而应当根据自己孩子成长的具体情况、孩子自身的兴趣需求进行选择。在选择研学机构时,应当看清研学旅行的主体是否具有资质、师生配比是否合理以及老师是否专业,对研学过程的质量和体验进行监督。此外,家庭自主性的研学旅行也是有益的补充,比如利用假期到博物馆转转,到非遗工坊体验一把,到红色景点洗礼一番,到乡下民宿小住几天,真正实现寓教于景、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图片

驭风航空研学基地

一个行业的兴起、发展、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呵护、扶持、监督和等待。研学游,是“教育+”,而非“旅游+”。希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以更好的服务和成效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让越来越多孩子带着自己满盈的行李箱,在旅游中以万物为师,以世界为教材,学得充实、玩得痛快。


编辑:孙翔宇
审核:夏宗伟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