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巨峰镇巨峰二村地处巨峰镇驻地,现有村民266户、789人,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40名,耕地面积370亩。近年来,巨峰二村通过抓党建强根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引政策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和谐村居建设,村内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幸福度不断提升,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岚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坚强堡垒
巨峰二村曾是典型的“乱村”,村班子“两张皮”,派性严重,村级账目更是一团乱,是岚山区挂了号的上访村,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抓“头雁”、抓班子、抓队伍,着力建设过硬党支部。
一是抓好领航“头雁”。2015年,巨峰镇党委经过深入的了解考察,回请经济能人韦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韦强到任后,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参会积分、“三务公开”等制度,“三重一大”村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推动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到周边先进村学习取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
二是抓好班子团结。村党支部做决策时,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集体智慧,不搞一言堂,实现决策科学,形成了“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的工作作风。同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团结作为干实事、谋发展的基础,督促村“两委”干部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在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形成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拍、行动上合力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队伍管理。建立村级村务公开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向党员群众公开村务、征求意见建议,搭建起高效、便捷、互动的沟通平台,赢得党员群众对村班子的信任;针对党员大会参会率不高的问题,村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到每一位党员家中拉家常、谈心谈话,征求意见建议,并签订承诺书,现党员到会率达到95%以上。疫情期间,村党支部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主动请战参与疫情防控。
二、坚持发展领路,实现富民强村
村党支部始终把村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抢抓发展机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各项惠民工程。
一是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设6800平方米钢结构大棚1处,整合村内周边沿街楼、农贸市场等集体资源,成立巨峰二村置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提供房屋租赁、摊位出售、物业服务等,设置股权520股,每股1万元,其中集体和村民各占260股,通过村集体、村民资金入股,吸收社会资本的方式,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个,有效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建设7400平方米商贸中心1处,由上海世纪华联超市连锁有限公司经营,租赁期限为10年,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巨峰二村置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20年第一批市级示范社。
二是启动巨峰大集改造项目。巨峰大集坐落在巨峰二村,过去每逢巨峰大集,到处都是一片狼藉,群众意见很大。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扶持政策,与房地产公司合作,投资2800万元对巨峰大集进行提升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集“脏乱差”的面貌,形成经营固定化、管理规范化、设施现代化的生态大集。
三是聚力改善民生环境。抢抓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借助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契机,投资约3500万元,启动了滨河社区巨峰二村安置楼项目建设,一期建设住宅楼2栋、商住一体2栋、商业楼2栋,总建设面积20506平方米;投入60万元,对4条道路进行硬化,铺设雨污管道,路两侧绿化7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建设茶乡风情一条街,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三、坚持乡风文明,构建和谐村居
巨峰二村把提升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奏响党建引领、环境治理、文化阵地、移风易俗“四部曲”,推动“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乘风破浪”。
一是打造乡风文明“红引擎”。以主题党日活动为重要抓手,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活动主题,开展集体学习30余次;强化党员群众表率作用,引导党员争当环境卫生督导员、移风易俗宣传员、乡风文明指挥员、志愿服务组织员,让党员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心骨”。借助村内公开栏、大喇叭,宣传党员群众中的善行义举,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身边人,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发动村内党员和志愿者,采取党员包街的方式,对村内主要街道、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在卫生环境整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筑牢乡风文明“靓基础”。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动志愿者,进村入户到街头,利用小喇叭、倡议书、一封信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引导每家每户落实门前屋后“三包”,让家家户户都成为人居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全面排查整治垃圾清运不及时、车辆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突出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卫生。
三是优化乡风文明“软环境”。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乡村大舞台,打造一站式党员文化活动阵地,满足村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拓展文化活动形式,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10余次。鼓励农民自导自演春晚,生动有效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大力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20余次,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的活动中来。投资20余万元建设养老服务中心1处,面积400平方米,可同时为60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